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鐵道分會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鐵道分會(簡稱“中國建設標協鐵道分會”),英文譯名為Branch of Railway, China Association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譯名簡稱CECSBR),是為了適應我國鐵路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發展的需要,經業務主管部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同意,經民政部批準注冊登記的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的行業分支機構,是由單位和個人自愿組成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民政部登記號為4058-19。分會于1988年12月27日在北京成立,當時名稱為全國鐵路工程標準技術委員會。1991年起名稱修改為鐵路工程委員會,曾一度沿用“鐵標委”這一簡稱。2002年7月民政部清理整頓社會團體時,民政部核發了年登記證書,名稱修改為現用名“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鐵道分會”,還批準了分會的業務范圍為標準編制、專業培訓、信息交流、國際合作、咨詢服務,活動地域為全國。
現辦公地址位于北京西客站南蜂窩路9-1號B座204室(郵編:100055)。
鐵道分會的依托單位隨著原鐵道部機構改革,先后為原鐵道部專業設計院、原鐵道部建設司,2019年1月經中國鐵路總公司批準,在舉行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中變更為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
本分會歷屆委員會的組織機構情況:
鐵標委第一屆主任委員為周朝倫(原鐵道部基建總局副局長)。陳正光(鐵道部專業設計院總工程師)、秦凇君(原鐵道部基建總局副總工程師)、王成(原鐵道部建筑總公司總工程師)、王崔川(煤炭部)等五人為副主任委員。委員會共有委員34名,由各設計院、工程局的領導及有關標準化工作的管理人員組成。周新吾任秘書長。
1992年12月25日,鐵標委在北京舉行第二屆換屆及代表大會。主任委員為石寶球(原鐵道部建設司副司長)。李鐵巖(原鐵道部建設司技術標準處處長)、王成(原鐵道部建筑總公司總工程師)、諸均安(原鐵道部工程總公司副總工程師)、趙啟儒(原鐵道部專業設計院院總工程師)、李樹茂(原鐵道部地方鐵路協會會長)、黃子桐(原鐵道部電氣化工程局副總工)、陸嘉森(原鐵道部通號總公司總工程師)、路耀華、王效良(原鐵道部專業設計院標準科情所總工)等10人為副主任委員。鐵標委委員擴增至49名,由各設計院、工程局的領導及有關標準化工作的管理人員組成。共有團體會員24個,個人會員248名。王效良、許培秋同志先后擔任秘書長。
第二屆鐵標委工作期間,石寶球、顧聰、蘇全利、米隆等原鐵道部建設司領導前后分別擔任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并對上級協會和鐵道分會在標準化方面的工作予以重視和支持。
2019年1月19日,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鐵道分會第三屆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選舉產生由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院長、中國鐵路總公司工程設計鑒定中心主任周孝文擔任會長。選舉24名鐵路設計院、工程局的領導擔任副會長:吳明友(中國鐵路總公司建設管理部副主任)、錢征宇(中國鐵路總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副主任)、俞祖法(中國鐵路總公司工程設計鑒定中心副主任)、倪光斌(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標準所所長)、趙有明(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立(國家鐵路局規劃與標準研究院副院長)、劉輝(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清明(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志輝(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利國(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勇(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院長)、許佑頂(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徐昌富(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副院長)、楊岳勤(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紅念(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付剛(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莊勇(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勇(中鐵二局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俊兵(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趙印軍(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趙佃龍(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丕界(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胡建國(中鐵十二局集團總工程師)、杜嘉俊(中鐵十七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由51名設計、施工等單位領導和技術專家擔任常務理事。共有會員單位52個,理事124名。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技術標準所所長倪光斌擔任秘書長。
自本分會成立以來,在各有關部門及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團結和組織本領域的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者,積極開展工程建設標準化活動,在標準制訂、宣貫培訓、學術交流、咨詢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較顯著的成績,為促進本領域工程建設標準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本分會根據工程建設標準化主管部門的要求,參與編制的國家標準《鐵路工程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 50216、《鐵路線路設計規范》GB 50090、《鐵路車站及樞紐設計規范》GB 50091等,主持編制行業標準《鐵路工程節能設計規范》、《鐵路工程建設環境影響評價設計規定》、《鐵路電纜接續工程規定》、《鐵路工程地質核子濕度密度儀測試標準》等4項,歸口管理的行業標準124項。其中國家標準《鐵路線路設計規范》曾獲得國家標準一等獎。
近年來,本分會參加上級協會組織召開的第一、三屆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高峰論壇,組稿10余篇,其中中國鐵路設計集團公司(鐵三院)編寫的《中國高速鐵路技術標準體系的創新與發展》、《中國城際鐵路對推動城鎮化發展的作用》獲論文科技創新獎;國家鐵路局規劃與標準研究院編寫的《關于交叉穿越高速鐵路相關工程控制標準研究》論文獲一等獎。另獲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
參加上級協會《海外應用中國工程標準的經典項目案例》調研工作,提供了按中國標準建設的雅萬高速鐵路、蒙內鐵路、尼日利亞阿卡鐵路、亞吉鐵路及中老鐵路等海外鐵路工程的案例,對我國的鐵路建設進行了宣傳。
參加第一屆國家標準科技創新評選活動,經專家評選:《高速鐵路設計規范》(鐵三、四院)獲一等獎,《鐵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術規范》(鐵二院)獲二等獎,《高速鐵路電力牽引供電工程施工技術規程》(中鐵電化局)獲三等獎。宣傳并促進了鐵路行業的標準編制工作。
組織召開“鐵路行業標準信息交流會”,共50余家單位參加。介紹鐵路建設形勢和鐵路行業技術法規、標準的狀況,客運專線及高速鐵路建設情況,為設計、施工和產品制造單位之間,提供采購及供應方的信息交流平臺。
2007年至2017年參與撰寫并完成《中國鐵路志》組織管理卷第一、二篇(近100萬字)。
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為服務中國鐵路走向世界,鐵道分會共組織完成15項規范英文版翻譯:《高速鐵路設計規范》、《高速鐵路工程靜態驗收技術規范》、《高速鐵路工程動態驗收技術規范》、《城際鐵路設計規范》、《鐵路自然災害及異物侵限檢測系統工程設計暫行規定》、《鐵路自然災害及異物侵限檢測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鐵路建設工程風險管理技術規范》、《鐵路建設項目工程實驗室管理標準》、《鐵路旅客車站客運服務信息系統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鐵路聲屏障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等。
多年來,本分會堅持以服務為宗旨,積極為主管部門提供工程建設標準化信息和政策建議,如翻譯IEC及UIC與鐵路有關的標準,協助行政主管部門答復歷屆人大會議代表提出的與鐵路工程建設有關的問題,為會員企業及標準化工作者提供標準化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