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就地變廢為寶難點簡析
作者:admin 單位: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 立早
建筑垃圾傳統運輸、填埋帶來的粉塵污染正在成為大氣污染的重點源之一。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在城市建設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建筑垃圾數量已占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成為第一大城市垃圾源,僅2014年我國建筑垃圾產生量就超過15億噸,且呈現逐年增長趨勢。
作為一種可資源化利用的城市固體廢棄物,若將其經過資源化處置,則95%以上可作為原材料回用到工程建設中去,形成良性循環。但據記者了解,目前建筑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置仍存在諸多障礙。
新機場建筑垃圾之困
隆冬時節,位于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的北京新機場建設工地,挖掘機轟鳴,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在這塊占地面積約1600畝的土地上,將建設總投資799.8億元的首都新機場。
依據《北京新機場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首都機場建設和運營有三大環境挑戰:噪聲、水源保護和空氣污染。但目前來看,最大的難題是建筑垃圾處理以及由此可能產生的污染隱患。
“原計劃今年3、4月啟動機場紅線區域13個村的動遷,拆遷總面積400多萬平方米,預計將產生建筑垃圾約250萬噸。新機場及周邊地區將面臨巨大的建筑垃圾處置壓力與生態環境壓力。”北京新航程控股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稱。
北京新機場按計劃需要在2015年9月前完成供地任務。在此之前,從今年3、4月拆遷開始到交地前將產生250萬噸建筑垃圾,天堂河改道工程預計也將產生13.5萬噸建筑垃圾,這還不包括京臺高速公路等重點項目及新機場新建筑物建造產生的建筑垃圾。
然而,大興區現有的正規垃圾填埋場消納容量嚴重不足。“使用建筑垃圾轉化的再生材料將是理想的替代補充,且可以基本消納大興區全區的建筑垃圾。”譽龍華創環保公司負責人張譽珊對記者說,“建筑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置與再生利用,處置利用率可達到95%以上。”
自2014年1月1日起,北京市將建筑垃圾消納費用標準統一為30元/噸,運輸距離6公里以內6元/噸•公里、6公里以外1元/噸•公里。由建筑垃圾造成的資源浪費和污染問題引起各方關注。
3月11日,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以北京為例,在建筑垃圾傳統處置鏈條中,從垃圾的產生、運輸、傾倒到填埋等環節出現的問題非常多。”
按照通常的做法,一棟建筑報廢后包給拆除公司,并給其清運費;拆除公司再轉包給個人撿廢品的。但混雜拆除、沒有分類的拆除方式給后期資源化處置利用帶來難度。為了盡可能省錢,拆除公司大多會雇傭非法車輛,外包清運。在運輸環節,去年起北京市規范垃圾清運,通過衛星監控、道路監視儀等手段,監督綠色達標車上路運輸。在傾倒環節,有些正規填埋場協助非法倒運者開具正規的消納證明,以通過檢查,助長了偷倒。
在我國,以往建筑垃圾處理普遍的做法是運到城郊農村,露天堆放或掩埋,用于城鎮道路回填、場地平整或加工再生產品等資源化利用得很少。據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郭海斌介紹,我國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率不足5%,而歐盟國家每年資源化率超過90%,韓國、日本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率也已達到95%以上。
建筑垃圾如何資源化利用?
北京市發改委、住建委、市政管委等正著手制定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與利用的政策,確定的方向是“就地資源化處理+固定式工廠加工”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模式。
一些示范項目已經開展。在北京大興區西紅門鎮再生污水處理廠建筑廢棄物資源化處置現場,建筑垃圾被送入移動式專業進口處置設備,加工成再生級配骨料,被用于北京市公聯公路聯絡線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興創投資公司等企業的道路工程,以及中鐵市政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的再生污水處理廠工程。經過建筑廢棄物處理生產的再生產品,包括再生骨料、再生無機混合料及各類再生磚(砌塊)、再生混凝土等,可廣泛用于各類道路工程及市政、園林、河道護坡、廣場等領域。
張譽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2014年12月大興區西紅門鎮再生污水處理廠的示范項目為例,就地處置場內建筑垃圾約1.05萬立方米,生產再生級配骨料約1萬立方米。西紅門鎮政府按政策給付處置費用。這比采用傳統清運、填埋方式處置,節省了外運及填埋等費用近三成。所得到的骨料還可以用于道路工程,節約了1萬立方米的天然砂石;就地處理減少了0.3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還避免了外運、填埋帶來的粉塵等污染,節約了土地資源。
“建筑垃圾若按傳統填埋方式解決的話,埋在地下千年都難以分解。眼下,大量的建筑垃圾幾乎無處可埋,給政府的社會和環境壓力與責任都很大。有必要尋找一種就地處置和回收再利用的方式。”紅門鎮鎮長鄭亞君說。
測算結果顯示,對建筑廢棄物處理產生的再生骨料應用于道路工程,每節約1噸水泥可減排不少于700千克二氧化碳;每消納1噸建筑廢棄物再生骨料可減排10千克二氧化碳。若以此資源化項目處理建筑廢棄物3500萬噸(北京每年建筑垃圾產生量)計算,再生產品被循環利用,每年將減少580萬噸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節約占地約8750畝。
根據上述《解決方案》,首都新機場的建筑垃圾拆除項目所產生的250萬噸建筑垃圾如果全部進行資源化處理,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0萬噸,節約標準煤約8萬噸,節約天然砂石250萬噸,節省堆放占地約625畝。所生產的再生產品包括道路工程用材料、河道與市政園林用磚等,可以直接用于新機場及配套市政建設工程使用。
但目前在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和利用上也存在諸多障礙。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些政府主導的城中村拆遷,垃圾產生方(包括政府和拆除公司)因需要支付較高的清運成本,愿意改為就地資源化處置的方式,但在財務和審計上無費用合理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