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776億元基建投資傾斜民生
作者:admin 單位: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
□ 王茜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以來,忙碌的代表們除了審議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外,還審議了一份同樣重要的報告——《關于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zhí)行情況與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預算草案報告》)。
去年中央“錢袋子”的錢到底花在哪兒了?今年將怎么花?
《預算草案報告》顯示,2015年,中央財政將安排基建投資4776億元,主要用于國家重大工程,跨地區(qū)、跨流域的投資項目以及外部性強的重點項目,進一步減少競爭性領域投入和對地方的小、散項目投資補助,更多地向民生領域傾斜。
民生領域支出小幅增長
《預算草案報告》顯示,2014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4174.36億元,完成預算的99.1%,增長8.3%。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2569.91億元,完成預算的100.3%,增長10.2%。其中,民生領域的財政支出完成預算情況良好,支出小幅增長。
住房保障支出2529.78億元,完成預算的100%,增長9%。其中,中央本級支出405.41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2124.37億元。
節(jié)能環(huán)保支出2032.81億元,完成預算的96.4%,增長3.2%。其中,中央本級支出344.53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688.28億元。
農林水支出6474.22億元,完成預算的99.8%,增長8.4%。其中,中央本級支出539.63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5934.59億元。
交通運輸支出4269.8億元,完成預算的98.3%,增長3.3%。
李克強總理在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過去的一年,我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持續(xù)增加民生投資,保基本、兜底線、建機制,盡管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壓力加大,但財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超過70%。
《關于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執(zhí)行情況與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也提到,去年,中央預算內投資、企業(yè)債券融資和信貸資金對棚戶區(qū)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廣西代表團在審議《預算草案報告》時也表示,“國家賬本”承載了全社會的民生期待,將更多的資源向民生領域傾斜。
民生工程建設成績斐然
那么,去年,這些主要支出項目的執(zhí)行情況如何呢?
《預算草案報告》顯示,去年,我國整合中央補助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和城市棚戶區(qū)改造專項資金,并推進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軌運行,出臺了城鎮(zhèn)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貼息政策。新開工城鎮(zhèn)保障性安居工程740萬套,基本建成511萬套,支持266萬貧困農戶改造危房。
節(jié)能環(huán)保方面,去年,我國加大了對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區(qū)域大氣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支持在全國建成1400多個空氣檢測站點。以流域為單元開展國土江河綜合整治試點,建設城鎮(zhèn)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1.41萬公里。在13122個村開展環(huán)境連片整治,直接受益人口約1580萬。完成鋼鐵、水泥等15個重點行業(yè)的淘汰落后產能年度任務,加快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fā)展。
農林水支出方面,去年,國家開展了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等試點。貫徹節(jié)水優(yōu)先方針,推進1200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完成治理河長4.6萬公里,推進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
基建投資再增200億元
報告讓我們知道了中央“錢袋子”去年在民生領域都花了什么錢,也讓我們了解了今年還將花什么錢。
《預算草案報告》顯示,2015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230億元,比2014年執(zhí)行數增長7%;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1430億元,增長9.5%。收支總量相抵,中央財政赤字為11200億元,比2014年增加1700億元。
關于投資規(guī)模,今年,中央財政將安排基建投資4776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
《預算草案報告》還顯示,2015年中央本級支出25012億元,增長10.4%。主要支出項目安排情況為:社會保障和就業(yè)支出729.3億元,增長4.2%;節(jié)能環(huán)保支出291.25億元;交通運輸支出806.89億元;農林水支出660.62億元,增長18.6%。
同時,《預算草案報告》也明確了在民生領域的主要支出政策。如在保障性安居工程方面,要逐步從實物保障為主轉向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并舉;制定城鎮(zhèn)保障性安居工程績效評價辦法;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統(tǒng)籌搞好農房抗震改造等。
對于今年民生領域的投資情況,新疆代表團在審議《預算草案報告》時建議,今年,國家應抓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yè)的節(jié)能減排和污染防治工作,強化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加大對西部地區(q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提高這些地區(qū)的經濟社會發(fā)展能力。
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建華在審議《預算草案報告》時也建議,地方要抓住這一輪精準發(fā)力、定向發(fā)力的機會,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建設做一個通盤規(guī)劃。在保增長穩(wěn)中求進的同時,資金投向很重要,可以把更多財政資源向民生領域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