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粉嫩人妻中文在线,中国性爱网在线观看视频,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4k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注冊帳號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當前位置: 主頁 > 綜合新聞 >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活兒怎么干
作者:admin 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市區建筑垃圾資源化率達到95%,不簡單!國外發達城市也就達到90%左右,國內一般大城市甚至到不了10%。”在日前召開的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經驗交流會上,許昌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顯著成效令與會的市長、住建廳廳長驚嘆不已,大會尚未結束,已有參會的市長登門取經,籌劃合作。

  此次大會共安排了17個典型經驗發言,涉及水、垃圾處理、市政道路、城市管網等城市基礎設施的多個領域。盡管每個發言只限8分鐘,但各個都有很高的“含金量”,無一不讓與會者眼前一亮、為之一振、茅塞頓開。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活兒怎么干?如何干得漂亮?如何讓百姓叫好?典型經驗給出了答案:只要依靠理念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借助現代化的技術和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不需要大量投資就可以大幅提高質量和效率。

  理念創新

  百姓反映強烈的“垃圾圍城”、“逢雨必澇”、“馬路拉鏈”等現象,從本質上看,應是城市發展理念有問題,是對城市建設發展規律認識不足和把握不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應樹立集約、綠色、智能、低碳的現代化理念,遵循規律、標本兼治。以許昌為例,正是理念創新,破解了長期困擾該市的建筑垃圾處置難題。

  許昌市曾一度遭遇建筑垃圾圍城困境,建筑垃圾隨意傾倒的現象普遍,甚至有農民的麥田一夜間變成了建筑垃圾場,群眾對此反映非常強烈。長期從事建筑垃圾運輸的許昌金科建筑清運有限公司,經過深入調研認為,資源化是建筑垃圾處理的發展方向。解決建筑垃圾問題,有技術、有辦法,缺的是政策支持,必須走市場化、產業化、資源化之路。如果不走市場化道路,就很難有充足資金;如果不走產業化道路,就很難形成規模。

  許昌市政府接受了他們的創新理念,解放思想,大膽改革,決定以特許經營的方式對建筑垃圾實施資源化處理。該公司于2008年中標獲得該市建筑垃圾收集、運輸、處置一體化特許經營權,隨即自籌資金進行設備改造和工藝、技術、產品研發,并廣開渠道為再生產品找出路。截至目前,該公司已處理建筑垃圾4000多萬噸,市區建筑垃圾資源化率達到95%,繳納企業所得稅2500多萬元,為當地政府減少城市建設資金投入近90億元。不僅如此,該公司還走出許昌,走出河南,將建筑垃圾管理和資源化經驗傳到了安徽、江蘇……

  分析深圳光明新區雨水綜合利用、昆明企業投資建設經營管理綜合管廊等經驗不難看出,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遇到的難題,都應樹立現代化的理念。如,解決“逢雨必澇”問題應樹立系統理念,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解決“馬路拉鏈”問題應樹立地上地下統籌理念,老城區將管網鋪設在綠化帶或步行道下,新區建設地下管廊等等。

  管理創新

  樹立了正確的理念,還要在管理上創新,精益求精,向管理要效益。紹興市控制管網漏損的經驗就是最好的例證。

  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和環境要素。我國每年跑冒滴漏流失的水量約為70多億立方米,足夠1億城市人口使用。城市自來水管網漏損率平均為15.7%,有些地方甚至高達30%以上,發達國家最好水平是6%~8%。而紹興市的管網漏損率僅為4%,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紹興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強化精細管理,對全市供水實施分區計量,建立起現代化的管網在線監測體系,并建設了一支責任明確、專業突出、反應及時的巡檢、查漏、搶修隊伍。同時,該公司強化責任制度,建立獎懲機制,實行漏損率和漏損水量“雙掛鉤”定量考核,對漏損水量“斤斤計較”,在堵漏防漏上下足功夫。特別是,他們將檢漏工的收入與檢漏水量“掛鉤”,大大激發了檢漏工的工作積極性。

  一系列管理創新舉措取得了實效:紹興市管網漏損率由2000年前的21%降低至目前的4%,平均每年減少漏損水量1000多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個“西湖”的水量。“花香自會引蝶來”,他們控制漏損的經驗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參觀學習。一些城市實踐后,管網漏損控制在10%以內。

  寧夏中衛以克論凈深度清潔城市、成都企業經營垃圾分類等經驗也是如此,只有在管理上下功夫,才能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涉及領域多,但無論什么工作,要干出成效,關鍵還在怎么干。

  技術創新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有創新的理念、創新的管理,更要有創新的技術作為支撐。百姓餐桌每天產生大量餐廚垃圾,污水處理廠每天產生大量污泥,這看似毫不相干的兩類“垃圾”,卻在襄陽市走在了一起。技術創新,實現了二者協同處理,并做到了資源全利用。

  國新天匯環境有限公司研究發現,餐廚垃圾與污泥處理涉及前端收運、中間處理、末端產品利用等問題,雖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但處理技術卻有相近之處。特別是,二者在處理過程中厭氧消化的碳氮比具有互補性,當二者以一定比例混合時可提高處理效率和運行穩定性,相得益彰。在沒有先例、尚無經驗可循的情況下,該公司自主研發了污泥高溫熱水解等多項核心技術以及離心脫砂等核心裝備,為協同處理產生的全部再生產品找到了出路并可做到物盡其用。

  襄陽市政府以特許經營的方式,引入該公司從事污泥與餐廚垃圾協同處理。目前,主城區餐廚垃圾試點片區已達到每天30噸的收運量,明年年底將達到每天150噸,屆時將基本覆蓋主城區95%以上的酒店和餐館;該市新增污泥全部得到無害化處理,陳舊污泥今年年底將得到全部處理。污泥填埋導致的大氣污染、周邊湖泊水質惡化問題得到遏制,餐廚垃圾的規范收運處理也解決了市民對“地溝油”的擔心。

  城市基礎設施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城市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17個來自實踐的典型經驗,匯集了各地在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新的理念和好的做法,為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可避免在發展中走彎路。經驗雖可“復制”,但各地在推廣時還應結合自身實際,學好、用好。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14.10.22 記者 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