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粉嫩人妻中文在线,中国性爱网在线观看视频,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4k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注冊帳號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當前位置: 主頁 > 綜合新聞 >
從源頭下手突破垃圾圍城困局
作者:admin 單位:國家工程建設標準化信息
 □趙君利

  垃圾圍城,轉眼已“兵臨城下”。
  1.8萬噸、1.9萬噸、1.8萬噸,分別是京、滬、穗三地的垃圾日產量。放眼全國600多座城市,垃圾每年都將積累出天文數字。2013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高達1.73億噸,如果堆到一起,便是500多座百層高樓。截至目前,垃圾堆存累積侵占我國土地面積超過5億平方米,2/3的城市已被垃圾包圍。
  如何控制并消減與日俱增的巨量垃圾,是擺在多數城市政府面前的大難題。但有效處理手段目前除了焚燒和填埋之外,再無妙招。然而,城市垃圾至今與日俱增,不少地方開始暴露出處理能力飽和甚至超負荷的狀況,加上公眾環保維權意識增強,新建垃圾處理設施頻頻受阻,傳統處理方式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從源頭削減由此成為解決城市垃圾的必要思路。有關研究顯示,從生活垃圾構成來看,目前垃圾焚燒和填埋所遇到主要問題中六成與食物垃圾相關。最不起眼的食物垃圾,究竟該何處安放?

  濕垃圾處理之惑
  干濕垃圾分離很多年前就曾在大中城市叫響。時至今日,這一科學提議仍停留在口號階段,收效甚微。
  濕垃圾是城市垃圾處理的“頑癥”。每天送到垃圾焚燒廠和填埋場的生活垃圾中,食物垃圾占據一半以上,高達六成的含水量對焚燒和填埋形成弊端。
  焚燒垃圾最引人關注的當屬二噁英。二噁英產生于達不到規定熱值的焚燒過程,因其毒性巨大、性質穩定、容易在生物體內積累而備受“矚目”。與此同時,食物垃圾與其他垃圾混合焚燒,高含水量會降低爐溫,造成助燃劑大量使用,運營成本攀升。
  垃圾填埋亦飽受詬病。這種方式不僅會占用大量土地,富含水分的食物垃圾還會產生滲濾液污染地下水與土壤,環境問題更是為百姓所不容。
  雖然《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14)新國標已正式實施,并竭力向歐盟現行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看齊,遠遠高于老標準,但焚燒廠實際運營和監管是否到位?當經濟利益遭遇公共利益時,民眾的生存環境能否得到保障?就現狀而言,標準實施距離民眾支持與信任相距甚遠,進而客觀引發杭州中泰垃圾焚燒廠事件、廣州番禹垃圾焚燒廠事件等群體性抵制。
  垃圾焚燒廠在現實中屢屢碰壁,卻難逃嚴峻形勢所帶來的壓力。《“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截至2015年,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能力達到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35%以上,其中東部地區達到48%以上。若達到上述目標,全國起碼需再建170座垃圾焚燒廠,難度不言而喻。
  廣東省科學院院長陳勇認為,解決城市垃圾的圍城問題,“大躍進式”的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并不可取,而應把更多精力放在垃圾分類減量上。

  借力設備之新思路
  專家認為,配合垃圾焚燒廠和填埋場建設,垃圾分類工作仍要常抓不懈,重中之重是首先分離食物垃圾。“這有兩個重大意義,一是給整體生活垃圾減量,二是降低進入垃圾焚燒和填埋生活垃圾的水分含量。”清華大學環境與工程系教授聶永豐指出,“降低垃圾含水率應從廚余垃圾的源頭開始。”
  在日本,每個家庭廚房水池邊都有瀝水網兜,便于人們將剩菜湯瀝干水后再倒入垃圾桶。歐美國家則有不少家庭借助安裝在廚房水槽下端的食物垃圾處理設備,將食物垃圾研碎之后排入污水處理管道,直達污水處理廠進行可再生循環利用。“公眾對食物垃圾處理設備的依賴性經過使用后會明顯上升,這將提高干濕垃圾分離效率。不過,食物垃圾處理器在中國剛剛起步,有廣闊的空間發揮。”聶永豐說。
  為驗證食物垃圾處理設備對垃圾焚燒和填埋的影響,同濟大學和食物垃圾處理器制造商愛適易在上海曾做過研究。結果表明,當食物垃圾處理器普及率達到1%、5%、10%、100%時,日生活垃圾將分別減少130、650、1300、13000噸,每天直接減少垃圾焚燒處理費用9.11萬、45.13萬、89.86萬、277.5萬元,并可一次性節省新建焚燒廠投資0.52、2.6、5.2、16億元人民幣,每天直接降低垃圾填埋場處理費用1.39萬、6.95萬、13.9萬、138.98萬元。客觀表明,食物垃圾處理設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垃圾減量,降低垃圾焚燒或填埋的運行費用,帶來可觀的經濟利益和環境效益。

  “外來和尚”如何念經
  雖然數據樂觀,但其推廣距離中國市場普遍認可尚需時日。據了解,在食物垃圾處理器起源地,美國八成以上新建住宅配備了這一產品,而中國這一比重不足0.1%。“不否認食物垃圾處理設備在國外取得成功,但基于國內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和產品認知度以及國內外飲食、污水處理等方面存在差別,食物垃圾處理器在國外的成功經驗能否照搬,是否適合中國的技術方式和消費者,都有待考察。”作為政府管理部門,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一位官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近幾年不乏發達城市率先“吃螃蟹”。上海浦東新區金橋瑞仕花園1200家住戶,2010年全部安裝了食物垃圾處理器。結果顯示,小區垃圾排放量為每人每天0.6公斤,生活污水COD(有機物濃度)為100 420mg/L。與同區域小區相比,濕垃圾比例有所降低,人均垃圾清運費用節省約三成。在廈門,當地政府更是在《廈門市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中提出,“將餐廚垃圾處理系統作為標配”,進入以招拍掛、協議出讓等方式新獲得建設用地的商品住宅中。
  另一方面,與0.1%普及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食物垃圾處理器市場早已形成“群雄逐鹿”的場面,價格跨度從幾千元到數百元的品牌多達幾十種。除了幾家外商企業,更多是勢頭強勁、層出不窮的本土品牌。業內人士表示:“市場導入期的產品品質最為關鍵。在口口相傳的消費時代,某些產品一旦出現質量不過關、堵塞下水道等情況,會給整個品類造成沉重打擊。”
  品質對應了價格。面對這一新鮮事物,多數民眾對于自掏腰包購置專業設備處理食物垃圾表示謹慎,他們認為“此事應當由政府埋單”。專家認為,從目前市場和垃圾分類情勢分析,由政府牽頭,通過政策制訂和推廣補貼雙管齊下,不失為緩解垃圾圍城困境的良方。當務之急需理清并明確管理目標和策略,同時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加強管理和引導、企業加強自律、專家積極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