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峰
在今年召開的四川省級人大會上,由筆者撰寫并領銜,16名省人大代表附議,依法聯名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長達近萬字的關于制定省域范疇內城鎮地下管網管理地方性法規的議案。此舉動主要理由有三個:關系到貫徹落實好習總書記“堅持把人的生命放在首位”的重要指示精神;關系到中共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關系到對省域范疇內城鎮地下管網建設如何排除奪命隱患的依法治理問題,涉及到“人命關天”之大事,所以有必要盡快制定。因此,制定這一地方性法規應結合地區實際,并以國家《城鄉規劃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并設置如下內容:
1.分別設置總則、地下管網規劃、地下管網建設、地下管網維護、地下管網檔案信息、法律責任、附則等章節,明確其立法宗旨,即為了加強本省域范疇內的城鎮地下管網管理,合理開發利用本省域范疇內的城鎮地下空間資源,保障本省域范疇內的城鎮地下管網正常運行和本省域范疇內的城鎮公共安全。
2.本條例所稱的城鎮地下管網,是指本省級行政區域范疇內的所有城市和城鎮地下的供水、排水、燃氣、熱力、燃油、照明、電力、通訊、視頻采集、廣播電視、交通信號、工業物料及其他用途管線、管線公共管廊及其相關地下空間設施等形成的網絡;本條例所稱管線公共管廊,是指省級行政區域范疇內所有城市和城鎮設置于地面以下用于容納多種公共設施管線及其附屬設施的構筑物。
3.本省域范疇內的城鎮應實行“地下城鎮管道綜合廊道”模式,即在城鎮地下擁有專屬隧道空間,集市政、電力、通訊、燃氣、給排水等各種管線于一體,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和管理,從根本上保障地下管線建設和使用的安全。城鎮新區建設符合技術安全標準和相關條件的,應當規劃城鎮地下綜合管廊;無法采用的,應當為地下綜合管廊預留規劃通道。城鎮舊城區改造應當采用城鎮地下綜合管廊技術;尚不具備條件的,管線單位應當將架空線路改造為地下管線。城鎮地下管網管理應遵循統籌規劃建設、綜合協調管理、檔案信息共享、保障安全運行的原則。
4.省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負責本省域范疇內的城鎮地下管網規劃、建設的指導和監督管理工作;城鎮人民政府應當確定城鎮地下管網的綜合管理部門,負責城鎮地下管網管理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城鎮人民政府規劃、建設、市政、水務、交通、公安、人防及通信、測繪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地下管網相關管理工作;地下管網產權單位和由政府投資建設的管網管理使用單位(以下簡稱地下管網產權、管理單位),具體負責地下管網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城鎮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城市總體規劃,會同相關部門編制城鎮地下管網綜合規劃,并按照有關規定征求公眾意見后,報城鎮人民政府批準實施;城鎮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時,應當對各類地下管網作出綜合安排;城鎮地下管網產權、管理單位應當按照地下管網綜合規劃編制地下管網專項規劃,并按照規定進行審批。
5.城鎮地下管網規劃應當與城鎮發展規模相適應;新建、改建、擴建地下管網工程應按規定向城鎮規劃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與道路同步建設的地下管網工程,可與道路工程一并辦理;建設單位申請辦理地下管網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時,應當提交擬建地段地下管網現狀資料和工程檔案報送責任書;管線工程需要新占土地的,應當依法辦理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國有土地審批手續;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規劃核準的地下管線位置進行建設,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按照審批程序辦理相關手續。
6.城鎮地下管網工程涉及公路、鐵路、軌道交通、河道、航道、綠地、文物、人防和軍用設施等,建設單位應當征求相關管理部門和單位的意見;涉及許可事項的,應當依法辦理相關手續。城鎮地下管網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當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測繪單位進行放線;放線后,建設單位應當辦理規劃驗線手續,經城鎮規劃主管部門檢測無誤后方可動工;地下管線應當按照規劃位置敷設,不得占用其他管線位置;地下管網工程完工覆土前,建設單位應當依法申請規劃核實。未經規劃核實或者核實不合格的,建設單位不得組織竣工驗收、交付使用。
7.城鎮地下管網產權、管理單位應當根據地下管網專項規劃及行業發展需求,制定地下管網年度建設計劃,報地下管網綜合管理部門統一協調后實施;依附于城鎮道路的地下管網建設,應與新建、改建、擴建城鎮道路統一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實施,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同步建設,確無條件同步建設的,經城鎮人民政府同意,可緩建地下管網工程,但應按照規劃要求預留地下管網位置;依附于其他建設項目的地下管網應納入相關項目建設計劃,配套建設;地下管網建設工程應當符合有關技術規范和標準;地下管網建設所需材料應當符合有關技術質量要求。城鎮舊城區改造,應當將架空線路改造為地下管線,并對原有地下管線進行擴容;地下管網交付使用后,管網產權、管理單位應當及時將地上線路進行拆除。
8.城鎮地下管網工程施工前,應依法辦理施工許可證;與道路同步建設的地下管網工程,可與道路工程一并辦理施工許可證。地下管網需要占用或者開挖道路的,建設單位應當依照有關規定辦理城市道路占用、挖掘審批手續,影響交通安全的還應征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同意。新建、改建、擴建的道路交付后五年內,大修的道路竣工后三年內不得開挖敷設管網。因特殊情況需要開挖的,應按有關規定報城市人民政府批準,同時就開挖理由、開挖單位、開挖期限等內容向社會公告。城鎮地下管網建設單位應當向設計、施工單位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的地下管網現狀資料,督促和檢查測繪單位在管網覆土前完成測量工作,并做好地下管網工程的資料收集和歸檔。地下管網施工單位應當對建設單位提供的地下管網現狀資料核實后方可施工。施工可能對其他管網或市政、綠化、建筑物及構筑物等設施造成影響的,應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并及時通知有關單位派員到現場監督。因施工損壞有關設施的,施工單位應當立即停工,并及時通知有關單位搶修,費用按照有關規定或者合同約定執行。
9.城鎮因基礎建設需要遷移、改建地下管網的,由管網產權、管理單位負責遷移或者改建,所需費用按有關規定執行或者由建設單位和管網產權、管理單位協商解決。地下管網產權、管理單位不得擅自遷移、變更地下管網。確需遷移、變更的,應當經規劃主管部門批準。城鎮地下管網工程的勘察、測繪、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應當具有相應的資質等級,按照有關規定開展業務活動,并參與建設單位組織的地下管網工程竣工驗收;城鎮地下管網綜合管理部門應當編制地下管網應急處置預案,指導有關管網產權管理單位做好管網維護工作。
10.地下管網產權、管理單位對所屬地下管網的安全運行負責,并具體履行相關各項職責。城鎮地下管網發生故障需要挖掘道路進行緊急搶修的,管網產權、管理單位可先行施工、做好記錄,同時向城市道路主管部門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報告,并在24小時內補辦批準手續。地下管網產權、管理單位發現有危及地下管網安全情形的,應當及時報告,有關部門應當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11.城鎮廢棄的地下管網由產權、管理單位予以拆除;產權不明的,由地下管網綜合管理部門予以拆除;不宜拆除的,由地下管網產權、管理單位或者地下管網綜合管理部門予以填封。敷設管線應當優先使用已建成的地下管線公共管廊。具體使用辦法由地下管網綜合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報城市人民政府批準。
12.城鎮人民政府應當將城市地下管網信息資源納入數字化城鎮管理。地下管網信息管理所需經費并入城鎮地下管網建設和維護費用,由同級財政預算解決。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城鎮地下管網信息管理工作,省城建檔案管理機構具體負責實施。城鎮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城市地下管網信息管理工作,城鎮城建檔案管理機構具體負責地下管網信息系統的建設、維護、更新、完善,實行動態管理。
13.省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地下管網信息標準。地下管網產權、管理單位應當根據地下管網信息標準,建立和維護各自的信息系統,納入城鎮地下管網信息管理系統;城鎮地下管網建設單位在辦理規劃許可證前,應當與城鎮城建檔案管理機構簽訂工程檔案報送責任書;城鎮地下管網建設單位應當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檔案管理規定,及時收集、整理建設項目各環節的文件資料,建立、健全建設項目檔案。
14.城鎮地下管網產權管理單位應在新建、改建、擴建的地下管網工程竣工驗收后三個月內,按規定向城市城建檔案管理機構移交工程檔案及其電子文件。對已建成但無工程檔案的地下管網,地下管網產權、管理單位應當查明管網現狀,完善相關工程檔案。地下管線工程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應提請城建檔案管理機構進行專項預驗收。城鎮地下管網建設單位及產權管理單位報送的地下管網工程資料應真實、準確、完整,不得涂改、偽造。
15.城鎮地下管網綜合管理部門應當會同規劃、建設、市政、電力、水務、交通、公安、國土、人防及通信、測繪等部門制定本地區地下管線普查方案,按照有關規范和標準進行地下管網普查。地下管網普查結束后,城鎮地下管網綜合管理部門應當在驗收之日起三個月內,將數據資料移交城建檔案管理機構納入地下管網信息系統。城鎮地下管網建設單位和產權管理單位可以免費查閱由城建檔案管理機構管理的本單位地下管網工程檔案。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查閱、利用信息系統,地下管網建設單位查閱、利用信息系統中非本單位管網信息的,應當遵守國家有關保密規定并辦理相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