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3 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建標[2013] 6 號)的要求,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單位開展《綠色博覽建筑評價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編制工作。《標準》編制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于2013 年7 月23 日在北京召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林嵐嵐、住建部環境與節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湯亞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林海燕副院長、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標準規范處程志軍處長,以及《標準》編制組成員出席了會議。
《標準》編制組成立會由住建部環境與節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湯亞軍主持。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林海燕副院長代表《標準》主編單位致辭,對主管部門、《標準》編制參編單位及編制組成員所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林海燕副院長隨后介紹了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修訂工作和主要修訂內容。
程志軍處長和林嵐嵐研究員分別對《標準》編制工作做了重要指示。
住建部環境與節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湯亞軍宣布了《標準》編制組成員名單。
隨后,《標準》編制組召開了第一次工作會議,會議由《標準》主編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設計院曾捷副院長主持。主編單位向會議報告了前期籌備工作情況,編制組成員對編制工作大綱(草案)與編制工作規則(草案)進行了討論和修改,初步確定了工作分工和進度安排。
會議重點內容紀要如下:
1.標準定位與適用范圍:《標準》適用于博物館建筑與展覽建筑,
具體建筑類型參考《博物館建筑設計規范》與《展覽建筑設計規范》中對建筑類型的定義。
2.評價方法與等級:以新修訂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評價方法和等級劃分為基礎,充分考慮博覽建筑的特點和資源消耗的特征,有針對性地進行提煉和補充。
3.調研項目推薦及統計:各參編單位分別演示ppt 文件,介紹各自單位推薦調研案例的情況;主編單位對各參編單位介紹的推薦項目案例進行討論和統計,從資料完整性、案例分析、試評價、調研四個方面,分析并記錄篩選的項目,統計數量;對于部分有疑問的項目,安排推薦單位再落實。統計的表格,會后進行整理并發送給各參編人。
4.工作方式與人員:以專題小組和全體編制組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工作,確定各章節的負責人和參加編制人員,并確定協助對接工作的助手和聯系方式。
5.調研工作的時間進度計劃及工作安排:確定調研的時間為2013年7 月到10 月之間。
6.資料整理與發放:主編單位整理討論的資料,采用電子郵件的方式,提供給編制組各位成員。
會議要求,各專題工作小組盡快開展工作,召集人及早組織落實組內任務分工和細化工作進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