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粉嫩人妻中文在线,中国性爱网在线观看视频,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4k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注冊帳號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當前位置: 主頁 > 綜合新聞 >
2024年度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十大新聞
作者:admin 單位: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和實施《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的關鍵一年。這一年,在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領航指引下,在廣大標準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碩果累累,工程建設標準化改革深入推進,基本形成了覆蓋工程建設全行業,以全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為核心,推薦性標準和團體標準相配套,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新型標準體系;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總結過去,展望未來,是為2024年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為此,《工程建設標準化》期刊聚焦2024年國家與工程建設領域重大政策及新聞事件,綜合網絡投票、個人推薦情況,并征求相關單位、專家意見,評選出2024年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十大新聞,希望借此以窺過去一年工程建設標準化發展全貌。

一、習近平總書記對標準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標準化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標準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
2月23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實行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既利當前、更利長遠……要堅持市場為主、政府引導,堅持鼓勵先進、淘汰落后,堅持標準引領、有序提升。”
4月25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5月1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率先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積極推進高層次協同開放,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7月15日~18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圍繞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提出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
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面,提出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提出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8月29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堅持以高水平開放為引領,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鼓勵先行先試,開展首創性、集成式探索,推動全產業鏈創新發展,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促進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以貿易、投資、資金流動、交通運輸、人員往來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為重點的政策體系更加完善。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提升風險防控能力。”
9月12日  習近平總書記向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致賀信,指出:“中國將堅持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創新提升服務貿易,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服務領域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有序擴大服務市場對外開放……”
9月12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強化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實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
12月2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第四次“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結合、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科學布局和動態優化相結合、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相結合,統籌深化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和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統籌鞏固傳統領域合作和穩步拓展新興領域合作,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不斷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共贏發展新空間。”  
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等政策出臺
11月26日,為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承受適應能力強、恢復速度快的韌性城市,增強城市風險防控和治理能力,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針對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發展智慧住區、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開展數字家庭建設、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等 11 項重點任務作出部署。
《意見》明確,到 2027 年,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對韌性城市建設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到 2030 年,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推動建成一批高水平韌性城市,城市安全韌性持續提升,城市運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2月7日,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數字中國、數字政府建設的決策部署,加強“數字住建”整體布局,深入推進“數字住建”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住房城鄉建設部制定發布《“數字住建”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明確,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改革創新、整體協同、數據賦能、安全可控的工作原則,緊緊圍繞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這條主線,加強“數字住建”頂層設計、整體布局,全面提升“數字住建”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促進數字技術和住房城鄉建設業務深度融合,以數字化驅動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以“數字住建”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到2027 年年底,“數字住建”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到2035 年年底,“數字住建”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數字住建”按照“2+2+N+3”的整體框架進行布局實施。第一個“2”即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第二個“2”即構筑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和政策標準保障體系“兩大體系”;“N”即重點推進數字住房、數字工程、數字城市、數字村鎮等“N大應用”;“3”即實現大系統共治、大數據慧治、大服務惠民“三大目標”。
  其中,在夯實“數字住建”建設基礎方面,加強住房城鄉建設領域數字基礎設施集約建設,融合打造“數字住建”底座,加快推進住房城鄉建設領域數據資源體系建設,推動數據匯聚治理和共享應用。在推進住房城鄉建設行業數字化發展方面,發展智能安居的數字住房,打造智聯協同的數字工程,建設智慧韌性的數字城市,構建智管宜居的數字村鎮。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意見》與住房城鄉建設部制定發布的《規劃》,為推動建設智慧韌性的數字城市提供政策支持。

三、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方案》
3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該方案標志著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實質性工作已取得重大政策支持,建筑降碳按下了加速鍵。
《方案》指出,到2025年,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積比2023年增長0.2億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比2023年增長2億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電力消費占比超過55%,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取得積極進展。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實現規模化發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進一步推進,建筑用能結構更加優化,建成一批綠色低碳高品質建筑,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取得顯著成效。方案提出了十二個方面的具體目標任務。
《方案》提出了提升城鎮新建建筑節能降碳水平;推進城鎮既有建筑改造升級;強化建筑運行節能降碳管理;推動建筑用能低碳轉型;推進供熱計量和按供熱量收費;提升農房綠色低碳水平;推進綠色低碳建造;嚴格建筑拆除管理;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推廣;完善建筑領域能耗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強化法規標準支撐;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12方面的具體重點工作任務。
 
市場監管總局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等 18 部門聯合印發《貫徹實施<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行動計劃(2024—2025 年)》
3 月 18 日,市場監管總局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等 18 部門聯合印發《貫徹實施〈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行動計劃(2024— 2025 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就 2024 年至 2025 年貫徹實施《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具體任務,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2021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為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推進標準化自身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目前《綱要》提出的2025年四方面發展目標均已取得積極進展,為繼續扎實推動《綱要》深入實施,制定了第二輪行動計劃。本輪《行動計劃》錨定2025年發展目標,緊扣《綱要》對“十四五”時期標準化發展的總體部署,以重點工作為牽引,由點及面推動《綱要》貫徹實施向縱深推進。
    《行動計劃》采用重點任務逐一列條的方式,結構安排上與《綱要》框架內容相對應,分三個板塊,共三十五條。第一板塊圍繞標準化服務發展,從加強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提升現代化產業標準化水平、完善綠色發展標準化保障、推進城鄉建設和社會建設標準化發展、實施標準國際化躍升工程等方面提出了強化關鍵技術領域標準攻關、推動產品和服務消費標準升級、加快產業創新標準引領、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標準化行動、健全穩步擴大標準制度型開放機制等重點任務。第二板塊圍繞標準化自身發展,從深化標準化改革創新、夯實標準化發展基礎兩方面,提出了提升標準供給質量、加強標準試驗驗證、強化標準化技術機構支撐、加強多層次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等任務要求。第三板塊是組織實施,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強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五、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住房城鄉建設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  實施公共安全標準化筑底工程
5月17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住房城鄉建設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公共安全標準化筑底工程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有關部署要求,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推進我國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
  深入推進公共安全領域標準化建設,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是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的重要舉措?!吨笇б庖姟访鞔_,到2027年,基本建成結構優化、科學合理、國際兼容的公共安全標準體系,標準供給能力顯著增強,標準化工作基礎進一步夯實,標準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
  《指導意見》從加強公共安全標準體系統籌布局、構建高效協同的標準化工作體系、推進數字化一體化服務能力建設等6個方面部署重點任務,明確在公共安全基礎通用、社會治安、交通運輸和道路交通安全、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與綜合性應急管理、消防救援、建筑產品設備等15個重點領域加強標準化建設。
  《指導意見》要求,各級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法定職責落實標準實施監督管理責任,從標準全生命周期視角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強制性標準實施,加強標準研制、實施和信息反饋閉環管理,在燃氣具及配件、道路交通安全、消防等領域開展強制性國家標準實施情況統計分析及實施效果評估。加快研制涉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強制性國家標準,發布實施燃氣具、燃氣軟管等產品強制性國家標準,組織修訂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等強制性國家標準。
在建筑產品設備領域,《指導意見》提出,以增強建筑抗震能力為目標,研究制修訂工程抗震、減震、隔震相關產品標準,完善建筑隔震橡膠支座、建筑摩擦擺隔震支座、金屬滑軌隔震支座、建筑鋼結構球型支座產品標準。為保障施工安全,修訂完善腳手架、建筑結構材料、幕墻膠粘劑、建筑部品部件等相關產品標準。
 
六、住房城鄉建設部在京召開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部署2025年重點工作任務
 
12月24日到25日,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倪虹作題為《深化改革 狠抓落實 奮力推進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報告。
會議對2024年4大板塊的重點任務進行了盤點。會議指出,2025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一是著力釋放需求。把“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各項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堅決落實到位,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發揮住房公積金支持作用。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推進貨幣化安置,在新增100萬套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城中村改造規模,消除安全隱患,改善居住條件。對群眾改造意愿強烈、條件比較成熟的項目重點支持。二是著力改善供給。商品房建設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以需定購、以需定建,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配售型保障房要加大力度,再幫助一大批新市民、青年人、農民工等實現安居。
第二,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一是著力優化和完善住房供應體系,加快發展保障性住房,滿足城鎮住房困難工薪群體剛性住房需求,支持城市政府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特別是好房子供給。二是推動建立要素聯動新機制,以編制實施住房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為抓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錢,促進房地產供需平衡、市場穩定。三是大力推進商品住房銷售制度改革,有力有序推行現房銷售,優化預售資金監管。四是加快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為房屋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五是完善房地產全過程監管,整治房地產市場秩序,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第三,大力實施城市更新。一是堅持“先體檢、后更新,無體檢、不更新”,建立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一體化推進機制。堅持問題導向,查找人民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堅持目標導向,找出影響城市競爭力、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短板弱項,體檢出的問題就是更新改造的重點。二是深化城市建設、運營、治理體制改革,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規。三是謀劃實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項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基本完成已排查出老化燃氣管道的更新改造任務,基本消除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持續實施完整社區建設、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和老舊街區更新改造、地下管網管廊建設改造、建筑市政基礎設施設備更新、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口袋公園和城市綠道建設、公園綠地開放共享、城市居住區養老服務設施和兒童友好空間建設等民生工程、發展工程。鼓勵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舊住宅。四是構建城市管理新模式,完善“一委一辦一平臺”,推動城市管理融入基層治理,形成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提高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五是以“新城建”為引擎打造高水平“數字住建”,系統推進數字家庭、智慧住區、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改造等任務,全方位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第四,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一是全面深化建筑業改革,變革建造方式,改革工程監理、工程造價、竣工驗收等制度,健全工程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大力發展現代化建筑產業。二是以更高質量的制度供給激發建筑企業和從業人員的強大活力。全面梳理建筑業法律法規規章和文件,凡是影響活力和積極性的,該改的改、該廢的廢。三是整體提升工程建設標準,國家標準提高底板、行業標準相應提升,鼓勵支持制定團體標準、企業標準,以標準提升引領建筑產業升級。四是更大范圍推廣智能建造、綠色建造、裝配式建筑。選擇一些基礎好的地區,支持打造形成現代化建筑產業鏈。五是把綠色建筑培育發展成新的經濟增長點。2025年實現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的目標,推進建筑領域節能降碳,開展建筑光伏高質量發展試點。
第五,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一是提高住宅建設標準,發布新修訂的《住宅項目規范》等住宅標準。二是構建支持住房品質提升的制度體系,大力發展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好房子。三是支持房企特別是大型房企打造一批好房子樣板,把保障房率先建成好房子。四是推進老舊住宅更新改造,推廣裝配式裝修,把老房子、舊房子變成好房子。五是大力實施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
11 月 22 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會議。會議旨在總結交流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經驗,研究探討推進住房城鄉建設標準化改革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深入推進工程建設標準化改革,更好服務住房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
會議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新成就,住建領域標準戰線緊密圍繞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大局,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幾年來,在加快標準體制改革、創新標準工作體制機制、推動標準國際化方面取得新進展;在落實重點工作任務、編制關鍵技術標準、組織開展宣貫培訓、加強標準實施監督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在提升標準質量水平、推動完成中心工作、服務住房城鄉事業改革發展方面作出的新貢獻。2024年,住房城鄉建設部批準發布國家標準24項,國家標準局部修訂12項,國家標準英文版12項;行業標準9項;建筑工業行業產品標準3項。會議指出,住房城鄉建設標準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推進工程建設標準改革,以構建體系化的新型工程建設標準體系框架為重點,深入調研,開拓創新,著重抓好標準體系優化轉型,研究完善推薦性標準,進一步推進地方標準發展,團結協作、真抓實干,開創住房和城鄉建設標準工作新局面。會議強調,下一步要從五個方面進一步推動住房城鄉建設標準高質量發展:一是服務大局做好重點標準編制;二是進一步做優做強標準體系;三是進一步完善標準工作機制;四是大力加強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五是不斷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會議圍繞標準化改革和新型標準體系、標準引領“好房子”建設、區域標準工作、地方標準化工作、標準數字化等方面,進行了專題發言和交流發言。

七、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5 年)》
7月14日,為加快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工作,有效支撐我國碳排放雙控和碳定價政策體系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5 年)》(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細化部署“雙碳”標準計量體系建設工作,提出到 2025 年面向企業、 項目、產品“三位一體”的碳排放核算和評價標準體系基本建成,關鍵領域碳計量技術取得重要突破,重點行業和產品能耗能效技術指標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等主要目標?!斗桨浮访鞔_了 16 項重點任務,包括加快企業碳排放核算標準研制、加強產品碳足跡碳標識標準建設、加大項目碳減排標準供給、推動碳減排和碳清除技術標準攻關、提高工業領域能耗標準要求、加快產品能效標準更新升級、加強重點產品和設備循環利用標準研制、擴大綠色產品評價標準供給等 8 項 “雙碳”標準重點任務,以及加強碳計量基礎能力建設、加強“雙碳”相關計量儀器研制和應用、加強計量對碳排放核算的支撐保障、開展共性關鍵碳計量技術研究、加強重點領域計量技術研究、加強碳計量中心建設、完善“雙碳”相關計量技術規范、加強能源計量監督管理等 8 項“雙碳”計量重點任務。同時《方案》提出加強統籌協調、強化宣貫培訓、開展先行先試、加大經費支持、深化國際合作等 5 方面保障措施。


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團體標準組織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8月7日,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引導團體標準組織(制定團體標準的社會團體)制定原創性、高質量標準,促進團體標準規范優質發展,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團體標準組織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以下簡稱《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共設置一級指標 4 項、二級指標 21 項、三級指標 59 項,其中包含關于收費管理、知識產權管理等 18 項基本條件。依據《指標體系》開展團體標準組織綜合績效評價,評價結果滿分100分。為便于分類分級管理,評價結果95分以上為三星級,85分以上為二星級,70分以上為一星級。
   要求各有關部門在法定職責范圍內,依據《指標體系》指導相關團體標準組織進行能力建設,引導相關產業鏈上下游或同類團體標準組織聯合開展團體標準化工作,在政策制定等工作中可按程序重點采信評價結果為二星級及以上團體標準組織所發布的團體標準。

九、中國工程院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團體標準支撐高質量發展調研座談會
7月17日,中國工程院調研座談會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機關主樓501會議室隆重召開。這是中國工程院“實施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若干重大問題研究”研究項目組就該項目的第一項課題“新形勢下團體標準支撐高質量發展”進行的調研活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暉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趙憲庚院士在調研座談會上作重要講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負責同志作部標準化工作情況介紹,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作協會團體標準工作匯報。
此次調研由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憲庚帶隊,旨在深入了解標準化社團組織實施《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相關工作的做法、經驗與成效,為研究《綱要》在重點領域的實施聽取意見和建議。調研組主要成員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副局長陳鋼,原國務院參事張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原主席張曉剛,中國標準化協會理事長于欣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創新司一級巡視員付文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創新司團標處處長宋國建,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處長楊波等。
出席會議的住房城鄉建設部領導及司處負責人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司長姚天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一級巡視員王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標準規范處處長范蘇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實施指導監督處處長聶明學。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理事長王俊,中國工程院院士、協會副理事長徐建,中國工程院院士、協會副理事長曾濱,協會駐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志新,協會副理事長兼常務副秘書長蔡成軍,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弛,協會首席總工程師褚波及協會各部門負責同志等出席會議。
 
十、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發布“四好建設”系列標準,組織評選工程建設標準科技創新獎,標準國際化工作取得新突破
10月18日,由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等單位組織編制的《好住房技術導則》《好小區技術導則》《好社區技術導則》《好城區技術導則》“四好建設”系列標準發布試行。
“四好建設”系列標準發布試行后,于2024年10月19日在北京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舉辦的《建設“好房子”暨“中國建造”高質量發展論壇》之分論壇《新型標準體系賦能中國好住房建設論壇》,以及11月3日在成都由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舉辦的《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學術大會》上,進行了發布及贈書活動,并邀請系列標準編制專家進行了標準宣講,受到與會領導、專家和行業代表的積極肯定,在建設系統和社會輿論方面取得積極熱烈反響。
在2024年12月24日至25日召開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房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倪虹作工作報告。會議對2024年4大版塊的重點任務進行了盤點,在住房和房地產板塊,報告指出: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發布《好住房技術導則》等“四好建設”試行標準,各地結合實際出臺技術導則、制定標準,引導房企積極建設好房子。參加會議代表的文件袋都是沉甸甸的,代表們說今年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印發的文件資料非常豐富,是歷年之最,也有很多創新,其中包括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等單位組織編制的《好住房技術導則》《好小區技術導則》《好社區技術導則》《好城區技術導則》“四好建設”系列標準。大家對這四本綠色“小冊子”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會議期間積極翻閱研讀,有些代表說:推進“四好建設”沒有標準不行,標準化協會今年干了一件大事,也是了不起的事,為地方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參考。
新華社所屬新華網、人民日報社所屬人民網、中國新聞社所屬中國新聞網等中央主要媒體,以及封面新聞等地方媒體對“四好建設”系列標準進行了重點報道。其中,11月11日,新華網以《提供技術指引與參考,“四好建設”系列標準發布試行》為題進行了報道,兩日內點閱量即超過200萬人次。11月4日,中國新聞網以《百姓選“好房子”的“四好建設”標準體系發布》為題進行了報道,共計22.2萬人次點閱,626人點贊。11月3日,封面新聞推送了題為《什么是好房子好小區?住建系統4項“技術”導則在成都發布》的圖文消息,6.5萬人次點閱。上述報道引起廣泛關注和積極的正面輿情反映,有讀者在新聞報道的評論區留言表示:“住建部這次做得挺到位”;“期待更多城市跟進實施”;“希望這些標準能普及全國”;“完善住房功能,優化住房性能”;“這下買房有標準了,真好!”;“以后選房就按這個來吧”;“技術導則能提升居住質量”;“感覺以后的房子會更靠譜”等。 
為對在工程建設標準化科學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廣工作中,特別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標準項目和作出突出貢獻的團隊和個人給予獎勵, 萃拔出一大批高水平的標準科技創新成果、標準創新團隊和標準化領軍人才,推動形成了以榜樣引領發展的巨大動能,進一步調動廣大標準化工作者和各有關單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工程建設領域科技進步和高質量發展。11月3日,工程建設標準科技創新獎頒獎會議在成都舉行。此次表彰活動以“弘揚科學家精神,致敬標準化工作者”為主題。此次評選出《既有建筑鑒定與加固通用規范》GB 55021—2021等54項標準獲得“標準項目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標準創新團隊等10個團隊獲得“創新團隊獎”;曾濱、張綱等10位專家獲得“標準創新成就獎(原標準大師獎)”,萬碧玉等10位專家獲得“標準國際化人才獎”,王立群等17位專家獲得“青年創新獎”。
6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最高技術管理機構——ISO 技術管理局通過2024年第45號決議,正式批準在該組織的混凝土、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技術委員會(ISO/TC 71)下成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和混合結構分委會(ISO/TC 71/SC 9,以下簡稱分委會),并將分委會秘書處設在中國。ISO/TC 71技術委員會全體成員國經投票表決,形成第247號文件,決定任命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廣西大學韓林海教授擔任分委會首任主席。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創新管理司批準,同意由廣西大學承擔分委會秘書處,并由侯川川副教授任分委會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