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粉嫩人妻中文在线,中国性爱网在线观看视频,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4k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注冊帳號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當前位置: 主頁 > 綜合新聞 >
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高端對話:易躍春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常務副院長
作者:admin 單位: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編者按】9月10日,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論壇在廣西南寧隆重舉辦。此次論壇旨在打造高水平、高效率、高規格的標準國際化學術交流平臺,共設置開幕式、主旨報告、院士論壇、高端對話、高端沙龍等板塊。其中,在高端對話環節,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常務副會長、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原一級巡視員鄭超,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清勤,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常務副院長易躍春,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同憶,以“工程建設標準引領中國建筑企業’走出去’”為主題,圍繞中國標準引領中國企業”走出去“經驗、標準國際化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高端對話由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原總工程師毛志兵主持。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常務副院長易躍春
 
 
主持人
能源行業在國際工程中占據重要地位,低碳轉型是擺在全世界面前的共同挑戰,推動可再生能源“走出去”意義非常重大。在此方面,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積累了豐富的項目實踐經驗,請您分享一下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工程建設標準化的總體情況,以及在“走出去”過程中,可再生能源行業標準國際化積累的經驗。 
 
易躍春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住房城鄉建設部的領導下,主要負責以下6方面工作:一是進行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支持和促進產業發展;二是做好各類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規劃研究,包括資源儲量、發展規模和布局等,指導行業發展;三是對重大項目進行技術把關,通過質量監督、驗收等,確保工程質量和效益;四是總結行業經驗,推進相關標準和科技創新,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五是加強行業信息化管理,發布年度報告,讓行業了解可再生能源發展產業情況;六是在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指導下,做好可再生能源技術方面的國際交流工作。
結合我們工作經驗談三方面感想、體會和建議。
第一,標準化工作與產業發展息息相關。一方面,產業發展需要標準規范提升質量;另一方面,產業越活躍、發展得越好,反過來越能帶動標準化工作。近年來應對氣候變化、保證能源安全成為全球熱點問題,各國都把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未來能源轉型的主要方向。到2022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總量達到了33.72億千瓦,當年新增將近3億千瓦,占全球新增總量的83%以上。其中,中國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力,2022年新增1.52億千瓦,占全國新增電力裝機的76%以上,累計達到了12億千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的1/3。在此基礎上,每年新增和投資還將進一步擴大。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可再生能源是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能源投資重點領域,可再生能源領域也將是標準和科技創新最活躍的領域。
第二,我國可再生能源標準化建設取得良好成績。一是在標準化管理體制機制方面,已逐步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包括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能源行業技術標準委員會在內的可再生能源標準化管理機制;同時,初步構建了從《可再生能源法》到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等配套政策,再到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以及企業標準等不同層級技術標準相互銜接的制度體系。
在標準管理體制不斷建立健全的基礎上,可再生能源各個領域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并積極加強標準化制修訂工作。一是水電領域建立了覆蓋規劃、設計、施工、運行、管理以及裝備制造等全生命周期各領域的完善標準體系,引領了全球水電發展。未來,隨著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水電領域標準將加強智能化、數字化方面的標準體系管理和研究。二是在風電領域,2010年制定并發布了風電標準體系框架,成立了規劃設計、施工安裝、并網和裝備制造等7個分標委,支持了風電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三是在光伏領域,近10年來,光伏發電成為發展最快的單一能源品種。2010年光伏發電裝機約30萬千瓦,到2023年7月全國的光伏裝機已將近5億千瓦,成為僅次于火電的第二大電源品種。該領域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也在積極地往前推進,支持和促進光伏行業發展;但是相較于水電和風電,光伏領域各個標準體系之間尚缺乏協調統一,光伏行業尚未建立全國性標準化委員會。因此,下一步需要把光伏領域各類標準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此外,隨著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力電源,除了裝備制造、建設、運行之外,需要加強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以及與綠色消費、雙碳相結合的標準體系研究。生物質能、新型儲能等有的發展相對較緩,有的發展時間相對較短,相關標準體系工作也需進一步加強。
第三,可再生能源標準國際化相關情況及發展建議。總體來看,在“走出去”過程中,水電引領了全球發展;風電全球十大制造企業中,中國占了6家;光伏產業中,無論是晶硅材料、硅片、電池和組件,各個環節都占到了全球市場份額70%以上,引領了全球發展。
在“走出去”過程中主要存在三方面困難,一是壁壘因素;二是融資、金融方面,我們的利率及相關手續不占優勢,影響企業“走出去”競爭力;三是標準,在國際工程和貿易中,采用哪國標準、對標準的理解如何,是“走出去”的重要影響因素。針對可再生能源領域標準方面,基于工作實踐提出5個方面建議:
第一,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基礎研究,通過對標分析,查找與國際或其他國家標準的差距,進一步加深對國際標準的理解,規避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風險。同時,總結我國標準引用情況,為進一步提升中國標準質量和影響力奠定基礎。
第二,要進一步加強中國標準翻譯和“走出去”。對中國標準,國際上不一定理解,應通過翻譯以及培訓等方式,加強其他國家能源領域專家、主管官員及工程技術人員等對中國技術、標準的理解,進而接受中國標準。 
第三,在重大項目,特別是“一帶一路”和雙邊、多邊國際項目過程中,加大中國標準應用力度。總體來看,目前中國水電標準應用得比較好。我國風電和光伏標準主要參照蘇聯按照工程建設階段劃分的標準體系,與國際通行的按照功能主體劃分的標準體系框架存在差異,在重大項目國際產能合作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標準體系建設。
第四,進一步加大對國際標準組織工作的支持和參與力度,包括參與標準制定。目前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中國參與了ISO、IEC部分標委會的秘書處工作,也牽頭或參與了多項國際標準編制,但仍需進一步加強在國際標準組織中發揮作用。
第五,利用國家雙邊、多邊合作機制,在部分國家、區域進一步加強標準互認和標準版權互換,通過“一帶一路”、重點領域,逐步擴大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之間的互認和影響。
 
專家簡介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常務副院長、黨委副書記,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風力與潮汐發電專業委員會委員、能源行業風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牽頭組織編制國家風電、太陽能發電以及生物質能有關規劃、預可研及可研階段等近百項技術標準。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主持了全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發展規劃,以及全國"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和沙漠、戈壁、荒漠為重點的大型新能源基地規劃和新型電力系統規劃等國家級重大規劃和基地研究評估工作。發表論著30余項,獲省部級優秀咨詢和科技類獎項10余項。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原總工程師毛志兵
 
主持人簡介
英國皇家資深特許建造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科協決策咨詢首席專家。曾任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筑集團)總工程師、中建集團科協常務副主席、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
長期從事建筑工程業務以及建筑企業管理工作,主持實施了國內外多個大型工程項目,是我國建筑工程行業領域的知名專家,已入選中國科協高層次人才庫。主持實施了10余項國家與行業重大科研課題;主編了10余項國家、行業標準,率先提出新型建造方式 Q - SEE 理論,構建發展新型建造技術體系。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20余項(一等獎以上14項);在國內外行業核心期刊發表了50余篇專業論文,出版了多部專著;獲2018年全球工程建設業卓越 BIM 大賽年度創新者(全球首位)、2019年中國工程建設最高科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