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標準化工作者 弘揚科學家精神
標準科技創新獎頒獎典禮隆重舉行
黃衛張曉剛王瑋等領導和周緒紅徐建肖緒文呂西林張宗亮院士等專家出席會議并頒獎
大會現場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萬物豐茂。9月10日,2023年度標準科技創新獎頒獎典禮在風景秀麗的綠城南寧隆重舉行。這是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和《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充分發揮標準引領創新發展的支撐作用,加強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促進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推動國內國際標準化協同發展,提升工程建設標準化水平,營造全社會標準化良好社會環境,助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而召開的標準化盛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建設部原副部長黃衛,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原主席、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張曉剛,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周緒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國機集團首席科學家徐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專家肖緒文,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呂西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建集團首席科學家張宗亮,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一級巡視員王瑋,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楊綠峰,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樊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副所長李大偉,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常務副會長、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原一級巡視員鄭超,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理事長王俊,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英,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監事長、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郁銀泉,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張志新、王國華、毛志兵、張勁泉、張辰、曾濱、王德華、楊仕超、鹿勤等領導和專家出席頒獎會議。在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建設部原副部長黃衛作重要講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一級巡視員王瑋、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楊綠峰、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理事長王俊致辭。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存東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存東代表標準科技創新獎評審委員會,宣讀了《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關于表彰標準科技創新獎授獎的決定》。經過各方推薦申報、形式審查、專家初評、項目現場答辯、評審委員會投票和最終審定、結果公示等程序,2023年度“標準科技創新獎”共評選出項目獎68項;卓越貢獻獎8家;人才獎82名。其中,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原主席、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張曉剛,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呂西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建集團首席科學家張宗亮,以及王立軍、王翠坤、李存東、楊啟貴、張春生、鄭建國、李大偉、宋義仲、楊仕超、韓林海、沙愛民等共14位專家榮獲“標準大師”稱號;馬小蕾等42位專家榮獲“領軍人才”稱號;王永海等26位專家榮獲“優秀青年人才”稱號。《建筑振動荷載標準》GB/T 51228-2017、《燃氣 工 程 項 目 規 范》 GB 55009—2021、國際鐵路聯盟 (UIC) 《高速鐵路實施》 系列標準 IRS60670~IRS60675、《健康醫院建筑評價標準》T/CECS 752—2020等68項標準榮獲“標準科技創新獎”標準項目獎。國機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等8家單位獲得卓越貢獻獎。
頒獎典禮上,黃衛、王瑋等領導和中國工程院周緒紅、徐建、肖緒文等院士,向2023年度“標準科技創新獎”項目獎、卓越貢獻獎、人才獎獲獎代表頒發獎牌和證書。

黃衛部長、王瑋司領導等為張曉剛原主席、呂西林院士、張宗亮院士頒獎

黃衛部長、王瑋司領導為標準科技創新獎標準大師頒獎

周緒紅院士、徐建院士、肖緒文院士為標準科技創新獎領軍人才頒獎

周緒紅院士、徐建院士、肖緒文院士為標準科技創新獎領軍人才頒獎

周緒紅院士、徐建院士、肖緒文院士為標準科技創新獎領軍人才頒獎

呂西林院士、張宗亮院士、張辰、曾濱為標準科技創新獎優秀青年人才頒獎

呂西林院士、張宗亮院士、張辰、曾濱為標準科技創新獎優秀青年人才頒獎

張曉剛原主席、王瑋司領導為標準科技創新獎卓越貢獻獎頒獎

楊綠峰、樊晟、鄭超、孫英等領導為標準科技創新獎項目獎一等獎頒獎

楊綠峰、樊晟、鄭超、孫英等領導為標準科技創新獎項目獎一等獎頒獎

江冰、郁銀泉、毛志兵、王清勤等領導為標準科技創新獎項目獎二等獎頒獎

江冰、郁銀泉、毛志兵、王清勤等領導為標準科技創新獎項目獎二等獎頒獎

陳昌萍、楊棟、張勁泉、王德華等領導為標準科技創新獎項目獎三等獎頒獎

陳昌萍、楊棟、張勁泉、王德華等領導為標準科技創新獎項目獎三等獎頒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建設部原副部長黃衛,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一級巡視員王瑋,向項目一等獎《建筑振動荷載標準》GB/T51228—2017、《豎向分布鋼筋不連接裝配式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技術規程》T/CECS 795—2021的主要完成人中國工程院徐建院士和肖緒文院士,頒發了獎牌,表彰兩位院士分別在建筑振動標準化和裝配式整體式混凝土標準化工作中作出的杰出貢獻,特別是他們會同其他專家率領編制組,高質量完成建筑振動、配式整體式混凝土標準編制工作,推動建筑振動、配式整體式混凝土領域技術進步和高質量發展。
圖片黃衛部長、王瑋司領導等為徐建院士、肖緒文院士頒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呂西林、張宗亮作為獲獎者代表,發表了熱情洋溢、振奮人心的獲獎感言。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呂西林
呂西林院士在講話中深情表示,剛才接過黃部長頒發的“標準大師”獎勵證書,這是我獲得的非常值得珍惜的榮譽,獲得這項榮譽我僅僅是一個代表,榮譽應該歸功于工程建設標準化專家群體?;仡?0多年來從事專業研究的經歷,標準化工作一直是重要成果轉化為工程實踐指導依據的主要方式,也始終伴隨著我的研究工作。當前正值工程建設標準化改革的重要時期,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作為我國標準化工作的重要團體和骨干力量,擁有一大批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專家。面對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會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指導下為工程建設標準化作出更大貢獻。呂西林院士的標準之路、報國之志、肺腑之言,深深打動了與會代表,獲得陣陣掌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建集團首席科學家張宗亮
張宗亮院士從著力推動可再生能源行業標準化頂層設計、深耕高壩工程科技創新與標準化科技成果、致力于水電工程數字化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總結回顧了自己在標準化領域的工作經歷和感悟,分享了獲獎的喜悅和繼續為標準化事業奮斗的決心。他強調,獲得“標準大師”這項殊榮,倍感榮幸,也深感責任重大。這一榮譽不僅代表我個人,更代表與我合作的團隊、單位和同事為工程建設標準化作出的巨大貢獻。今后我將不辜負希望,一如既往地帶領團隊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科技創新和標準化建設,為工程建設標準事業盡一份責任,發一份光熱。
“標準科技創新獎”是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報請科技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準設立的工程建設領域唯一的標準獎項,自2018年設獎以來,目前已成功舉辦六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積極參與和高度認可,廣泛性、權威性、專業性越來越強,影響力越來越大。六年來,共評選出標準項目獎317項,卓越貢獻獎48家,在人才獎方面,共評選出41位標準大師、110位領軍人才、78位青年人才,其中8位工程院院士、24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獲評標準大師,萃拔出一大批高水平的標準科技創新成果、卓越貢獻單位和標準化領軍人才,形成以榜樣引領發展的巨大動能。一年一屆的獎項表彰活動,已成為具有強大號召力、影響力、滲透力的高端標準化成果推廣、標準科技創新經驗交流平臺,為加快推進工程建設標準化改革,著力支撐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新型工程建設標準化體系提供強勁助力。
頒獎典禮之后,成功舉辦了高端對話和標準科技創新高端沙龍。

高端對話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原總工程師毛志兵主持了高端對話,與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常務副會長、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原一級巡視員鄭超,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清勤,中國電建集團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常務副院長易躍春,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同億等專家,圍繞“工程建設標準引領中國建筑企業‘走出去’”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研討和深層次對話,并結合工作實踐從多角度、不同視野提出意見和建議。

標準科技創新高端沙龍
協會副秘書長蔡成軍主持了標準科技創新高端沙龍,他與2023年新當選的5位標準大師:廣西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韓林海,長安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沙愛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副所長李大偉,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標準所原所長倪光斌,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存東,以及標準領軍人才、建研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冷發光,以“致敬標準化工作者,弘揚科學家精神”為主題,圍繞標準科技創新、標準國際化等議題,多角度、多層次展開研討與交流。
據評獎辦公室介紹,總體來看,標準科技創新獎申報數量呈逐年增加趨勢,本屆申報數量與前幾屆相比,增加幅度更大,各有關單位積極申報,各部門、各行業、各地區及協會分支機構積極推薦。獲獎標準項目在科技領先、領域創新、低碳環保及與國際接軌等方面有顯著特點,彰顯了工程建設標準化科技創新,體現了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性,突出了標準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的引領作用。
參會代表一致認為,標準科技創新獎評審發布和頒獎大會的成功舉辦,對于充分調動廣大標準化工作者和各相關單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了積極重要作用,鼓舞了士氣、激勵了斗志。大家紛紛表示,今后要在《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和《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的引領下,團結協作,發揮榜樣引領示范作用,堅持和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大國工匠精神,永葆標準化工作者的優秀品質,為工程建設領域科技進步和標準化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參會代表,認真聆聽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建設部原副部長黃衛,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原主席、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張曉剛,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周緒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國機集團首席科學家徐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一級巡視員王瑋,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楊綠峰,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理事長王俊等領導講話和主旨報告,受到極大鼓舞激勵鞭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建設部原副部長黃衛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建設部原副部長黃衛熱烈祝賀標準科技創新獎頒獎典禮圓滿成功舉行,向廣大科技和標準化工作者致以親切問候,向榮獲“標準科技創新獎”的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祝賀。黃衛對此次大會的重要意義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在舉國上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第二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召開之際,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在廣西南寧市舉行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論壇,同時召開2023年學術大會暨標準科技創新獎頒獎典禮,邀請各位領導和專家共商我國工程建設標準化改革創新發展大計,十分及時、非常必要,也很有意義?!秶覙藴驶l展綱要》明確提出,要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以科技創新提升標準水平。標準科技創新是推動工程建設領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在“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此次大會以“深化標準國際化交流合作,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為主題,展現了為標準科技創新謀劃全局的全球視野。
黃衛強調,科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標準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科技和標準化工作關系密切、意義重大。他說:作為一名科技和管理工作者,我曾長期在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領域工作,對科技和標準化工作有著很深的感情、切身的經歷和深刻的體會,建設部歷任領導同志都非常重視標準化工作。我到建設部工作的時候,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同志與我談話時說:“你要非常地重視標準,建設部,一個是標準,一個是建筑市場,第三個是規劃,這是三項最重要的工作。”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未來,標準的引領和先行使命更加突出,標準化與科技創新關系愈發緊密互動。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新任務、新挑戰,我們應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核心地位,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深化標準化改革創新,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一是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科技創新提升標準水平;二是堅持面向經濟主戰場,以標準創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三是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以重大科技項目和技術標準落地實施,有效推動國家綜合競爭力提升;四是堅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升城鄉建設和社會建設標準化水平。
黃衛表示,要充分發揮團體標準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和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型標準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近年來,團體標準已上升到國家標準化戰略層面,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更多參與。《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將團體標準定位為“原創性、高質量的標準”,足以說明黨和國家對團體標準這一新型市場標準的高度重視。建設部歷任領導同志,包括原國家計委、國家建委歷任領導同志,都高度重視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并對協會團體標準化工作給予了許多關懷和指導,出臺了一系列指導協會團體標準發展和推廣實施的政策和規定,使協會的團體標準化工作先行先試了30多年,積累了豐富實踐經驗,取得了許多開創性成果;與其他領域相比,工程建設領域的團體標準歷史悠久,走在全國前列。
黃衛指出,要充分肯定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在團體標準工作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協會作為我國團體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標桿和示范單位,應切實肩負起黨和政府聯系標準化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職責,有效集思、匯智聚力,不忘初心、銘記傳統,緊密圍繞“四個面向”,緊跟科技創新前沿步伐,深入實施標準化綱要,朝著國際性專業標準制定組織目標不斷邁進。

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原主席張曉剛
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原主席張曉剛作了題為《標準制度型開放促進中國制造高質量發展》的主旨報告。張曉剛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一項非常重要的議題“標準的制度型開放”,意味著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層次轉化,同時開放內容發生變化,由過去以要素型開放為主轉向了制度型開放。這也說明標準制度型開放將作為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張曉剛深入分析了中國標準制度型開放的路徑和方式。他指出,中國標準要實現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對內開放要實現標準雙軌制;對外開放可分成三種類型:一是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二是中國標準向全球最先進標準的升級,三是推動中國最先進標準的國際化。中國政府和最優秀的企業,要把過去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過實踐檢驗、證明的最先進的政府管理、社會治理、企業管理、市場管理模式,通過標準化和標準國際化的方式貢獻給世界和全人類。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一級巡視員王瑋
王瑋在致辭中,介紹了近幾年來,我國工程建設標準化改革及標準國際化工作取得的重要積極進展。針對當前我國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和新挑戰,提出5點推進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一是進一步建立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新型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從根本上提高中國工程建設標準的國際化程度,努力實現中外標準體系相互兼容。二是積極加強與東盟國家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政策、規則和標準“三位一體”的軟聯通,促進標準化發展戰略和行動計劃對接,不斷建立和完善標準化合作機制,持續深化標準合作,推動標準信息互換、能力互助和標準互認。三是統籌和優化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政府部門發揮組織協調作用,企業發揮主體作用,協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高校、科研機構發揮技術支撐作用,加快建立標準國際化產學研協同、產業鏈協同、國際國內協同以及資金、技術、產品、項目協同機制。四是建立標準化人才的培訓激勵機制,加強復合型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熟悉和掌握國際標準規則,專業權威、外語熟練的復合型、領軍性人才,吸引更多專家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標準國際化研究、對外宣傳推廣、國際標準化咨詢等工作。五是充分發揮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的橋梁紐帶、標桿示范和先行先試作用,加強與發達國家標準化組織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標準化組織之間的交流合作,通過合作編制標準、共同舉辦活動等,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提高對外合作水平,努力將協會打造具有國際組織力量和影響力的團體標準制定組織。

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楊綠峰
楊綠峰在致辭中介紹了廣西在培育和發展團體標準、推進標準國際化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果。對于加強中國和東盟各國工程建設標準化交流合作,進一步擴大中國工程建設標準的國際影響力,他提出了3點建議:一是依托區位優勢,探索建立中國—東盟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交流合作平臺。二是依托平臺優勢,探索中國與東盟各國工程建設標準化的互認機制。三是依托創新優勢,探索中國—東盟區域標準化合作工作機制。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理事長王俊
王俊在致辭中表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全面貫徹中央和國家的戰略部署,按照倪部長對協會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高質化、體系化、國際化的發展路線,夯實標準化工作基礎,助力產業化轉型升級。要更廣泛組織動員工程建設領域各方力量,繼續做好標準化服務工作,持續推進標準改革發展和創新工作,加快推動標準數字化和國際化步伐,有效發揮行業引領和橋梁紐帶作用,為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會議同期召開了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論壇,舉行了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學術大會會旗交接儀式,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樊晟,代表2024年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學術大會暨標準科技創新獎頒獎典禮承辦方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學術大會會旗交接儀式
識別二維碼,觀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