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9日消息(記者王晶)為進一步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疫情防控相關工作要求,科學規范集中醫學隔離觀察設施的設計與建設,記者獲悉,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組織制定了《醫學隔離觀察設施設計標準》(T/CECS961-2021)。
據介紹,《醫學隔離觀察設施設計標準》的發布實施,有效解決入境人員、密切接觸者、次密切接觸者及中高風險地區人員的集中隔離問題,規范和指導當前醫學隔離觀察設施科學、合理地建設。
由小湯山醫院總設計師黃錫璆領銜主編
2021年5月,為落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要求,指導做好醫學隔離觀察臨時設施建設,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醫學隔離觀察臨時設施設計導則(試行)》(國衛辦規劃函﹝2021﹞261號)(以下簡稱《導則》),要求各地可結合防疫工作和實際需要參考執行。
為了進一步推動《導則》的貫徹實施,更好地指導醫學隔離觀察設施的設計工作,以滿足醫學隔離觀察設施越來越大的建設需求,2021年11月,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緊急啟動了《醫學隔離觀察設施設計標準》的編制工作。
據記者了解,《醫學隔離觀察設施設計標準》是由曾帶隊主持設計2003年抗擊“非典”疫情的北京小湯山醫院,參與火神山、雷神山醫院設計工作,領銜編制協會標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設計標準》(T/CECS661-2020)的全國工程勘察大師、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首席顧問總建筑師黃錫璆主編。
據悉,《醫學隔離觀察設施設計標準》已于2021年12月1日開始施行。
同時考慮疫情期間與非疫情期間的功能要求
與《導則》相比,《醫學隔離觀察設施設計標準》進一步擴大了適應范圍和使用功能。
《導則》是針對于臨時設施的指導性的文件,適用于新建醫學隔離觀察臨時設施的設計,臨時設施一般是5至10年使用期限。而《醫學隔離觀察設施設計標準》則適用于新建、改建和擴建的應對呼吸道類傳染病疫情的醫學隔離觀察設施的設計,是針對長期使用的建筑,同時考慮疫情期間與非疫情期間的功能要求,考慮便捷的、可行的功能轉換方案。
從技術內容層面來看,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方面表示,《醫學隔離觀察設施設計標準》在《導則》7章59條的基礎上增加了總平面設計和通風設計等內容以及其他相關技術要求,共計10章105條,內容更全面,技術更詳實,措施更加具體。同時,還增加了條文說明,更具操作性。
為了更好地推廣應用《醫學隔離觀察設施設計標準》,為國內目前的疫情防控發揮積極作用,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方面介紹,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司局同意,1月中旬,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快速印制1000冊,免費贈送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相關設計單位推廣使用。
目前,該標準及時有效地指導了疫情隔離防控工作,得到了各地區相關部門的廣泛使用。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