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粉嫩人妻中文在线,中国性爱网在线观看视频,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4k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注冊帳號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當前位置: 主頁 > 綜合新聞 >
2020年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大事件
作者:admin 單位: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共克時艱迎挑戰  繆力同心“筑”非凡——2020年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大事件

【編者按】     
2020年堪稱人類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精心謀劃部署,果斷采取行動,付出艱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在這不平凡的一年,住房城鄉建設者疫情面前擔使命,忠誠履職踐初心,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傲嬌業績;廣大工程建設標準化從業者主動擔當勇于作為,確保疫情期間各標準項目的編制發布等工作正常有序順利開展,交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優異答卷。
讓我們銘記以往,更好地作別不尋常的2020年;讓我們昂首闊步迎來新的一年,更好地踏上“十四五”新征程。本刊編輯部特別策劃“年終盤點”專題,回望2020年工程建設標準化大事件,以饗讀者。
 
NO1: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標準提供技術支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為幫助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深刻領會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住房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撰寫了《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解讀文章(已收錄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中)。
文中,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八大目標任務之一,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王蒙徽強調完善項目審批、技術標準、存量資源整合利用、財稅金融土地支持等配套政策,確保改造工作順利進行。在完善住房制度工作要求中,提出完善住房建設標準規范,加強質量安全監管,提高住房設計和建造水平,建設功能完善、綠色宜居、健康安全的高品質住房,不斷改善人民群眾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
配合城市更新行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技術導則》和《城市市容市貌干凈整潔有序安全標準(試行)》。
 
NO2: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召開:要求加強法規標準體系建設
2020年12月21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總結了2020年和“十三五”住房城鄉建設工作,分析面臨的形勢和問題,部署了2021年重點要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會議將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加強法規標準體系建設作為一個重點工作提出,強調要從五點發力:一是全面實施城市體檢評估機制。建立健全“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城市體檢評估機制,進一步完善評估指標標準和方式方法。二是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城管執法隊伍規范化標準化建設。三是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四是持續推進建筑業“放管服”改革。五是進一步完善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法規標準體系。推進工程建設標準改革,構建以工程建設全文強制性規范為核心、推薦性標準和團體標準為配套的標準體系,推動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
會議在其他幾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中,明確提出了相關標準化工作要求。在加大城市治理力度,推進韌性城市建設方面,指出實施城市市容市貌標準;在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方面,強調完善評價指標體系、標準和方法,全面開展鄉村建設評價工作。建立健全農房建設標準和建設管理制度,著力提高農房品質在加快“中國建造”,推動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方面,要求完善智能建造標準體系,推動自動化施工機械、建筑機器人等設備研發與應用,開展智能建造試點。完善裝配式建筑標準體系,推動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協同發展,逐步提高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比例。
 
NO3: 改善國計民生工程,標準發揮引領作用 
  2020年7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提出,完善適應改造需要的標準體系。各地要抓緊制定本地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技術規范,明確智能安防建設要求,鼓勵綜合運用物防、技防、人防等措施滿足安全需要。及時推廣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法。因改造利用公共空間新建、改建各類設施涉及影響日照間距、占用綠化空間的,可在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基礎上一事一議予以解決。 
2020年8月1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印發《關于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要求落實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準。按照《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準(試行)》(附件),結合地方實際,細化完善居住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建設內容和形式,作為開展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主要依據。
2020年11月2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體育總局印發《關于全面推進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提出,按照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準,實現新建居住社區內至少配建一片非標準足球場地設施。《意見》要求嚴格執行建設標準。按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準(試行)》要求,參照《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技術指南》和《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試點示范圖集》,合理配套建設社區足球場地設施。新建住宅項目要嚴格執行配套建設標準和規定,確保社區足球場地設施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和同步交付。
 2020年1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48號、以下簡稱《意見》),對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工作作出部署。
《意見》指出要發揮標準規范引領作用。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標準和評價體系,實施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安全基本規范等標準,引領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養老服務設施應嚴格執行國家工程建設技術標準規范。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應當遵守《養老機構醫務室基本標準(試行)》等相關要求。加快完善居家上門服務規范,提高社區養老設施設備配置和服務標準化水平。健全養老服務標準化組織體系,推進民政部門組建養老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加快研究制定養老服務質量、安全基本規范等方面地方標準。推動建立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主體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鼓勵行業組織等社會團體制定發布養老服務和產品的團體標準,鼓勵養老服務機構制定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標準,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助力培育養老服務新業態。
 
NO4: 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標準保駕護航
2020年5月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了《關于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要求完善標準體系。各省級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快制定完善施工現場建筑垃圾分類、收集、統計、處置和再生利用等相關標準,為減量化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2020年7月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加強技術創新,開展標準研究。
《指導意見》強調,要加強技術創新。圍繞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構建先進適用的智能建造及建筑工業化標準體系,開展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行業應用標準研究。
2020年7月1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7部門印發《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要求,推動新建建筑全面實施綠色設計。制修訂相關標準,將綠色建筑基本要求納入工程建設強制規范,提高建筑建設底線控制水平。推動綠色建筑標準實施,加強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推動各地綠色建筑立法,明確各方主體責任,鼓勵各地制定更高要求的綠色建筑強制性規范。
2020年7月3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鋼結構住宅主要構件尺寸指南》,推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
2020年8月2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提出,開展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評價,制定評價標準。建立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評價技術指標體系,重點突出信息化技術應用情況,引領建筑工程項目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建筑品質。
從9月開始,各地陸續印發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其中包括《湖北省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河北省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云南省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山西省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陜西省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重慶市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遼寧省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河南省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山東省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吉林省綠色建筑創建實施方案》《江西省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等。
 
NO5: 抗“疫”阻擊戰中,標準顯身手
   新冠疫情暴發后,加快相關標準制修訂,確保疫情防控相關標準的有效供給,是擺在全國標準化戰線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家衛建委緊急組織印發了兩項抗“疫”導則。2020年2月8日,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救治設施設計導則(試用)》(以下簡稱《設計導則》);2020年2月27日,印發《新冠肺炎應急救治設施負壓病區建設技術導則(試行)》(以下簡稱《技術導則》)。
《設計導則》適用于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醫療機構或臨時建筑的改建、擴建和新建工程項目。其附錄中列出醫院類建筑相關建設標準23項,裝配式建筑通用技術標準25項。《技術導則》是根據《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51039、《傳染病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50849、《傳染病醫院建筑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686 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規范和《設計導則》等有關要求,為指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應急救治設施負壓病區的新建和改造,特制訂。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緊急組織制定發布兩項協會標準——2月6日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設計標準》T/CECS 661-2020和2月19日發布《醫學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建筑技術標準》T/CECS662-2020,免費公開提供給行業使用,受到住建部和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領導的高度贊揚和行業相關單位的充分肯定。
其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設計標準》由曾帶隊主持設計2003年抗擊“非典”疫情的北京小湯山醫院,參與火神山、雷神山醫院設計工作的全國工程勘察標準化大師、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首席顧問總建筑師黃錫璆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親自掛帥,由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等單位編制。《醫學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建筑技術標準》由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偉主持,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編制。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時間研究提出《建筑和土木工程——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的建筑彈性策略》國際標準技術報告提案,被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列入國家第一批重點推進項目。
 
NO6: 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工程建設標準化改革結碩果
2020年,工程建設標準化領域持續推進標準改革,構建以工程建設全文強制性規范為核心、推薦性標準和團體標準為配套的標準體系,重點是做好全文強制性工程規范的編制工作。
工程建設規范是我國工程建設的“技術法規”,與相關法律法規相銜接。替代現行分散在工程建設標準中的強制性條文。內容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工程質量和促進能源資源利用的底線要求。對目標、規模、功能、性能及關鍵技術等必須強制執行的內容規定。突出“結果”為導向,強調“底線思維”。合理確定關鍵指標和關鍵技術措施。涵蓋規劃、勘察、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維護等工程建設全過程。 據悉,我國全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體系由38項全文強制性規范組成,其中《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規范》《工程結構通用規范》《混凝土結構通用規范》《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通用規范》《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范》《建筑環境通用規范》《既有建筑鑒定與加固通用規范》《既有建筑維護及改造通用規范》《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通用規范》《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歷史文化保護地保護利用項目規范》等26項已經完成了專家審查,10項即將正式發布。

 NO7: 繼續深化標準化供給側改革,團體標準再創歷史新高
2020年,工程建設標準化領域繼續深化標準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由政府單一供給方式轉變為政府和市場雙軌制供給方式。持續加快培育和發展工程建設團體標準。推動團體標準制定水平整體提升,促進團體標準化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作為工程建設團體標準工作的重要核心和骨干力量,不斷適應和滿足行業高質量發展和標準化工作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防控的新常態、新形勢,協會標準的立項工作繼續保持高位增長,第一批下達項目計劃398項,第二批立項計劃331項,全年合計729項,再創歷史新高。 協會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效率和質量水平進一步提高。2020年,協會以國家政策為導向,以節約資源、能源和保護環境為核心,以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為主線,積極組織開展協會標準制修訂工作,共批準召開標準啟動會議201次,組織征求意見195項,組織召開標準審查會議180次,完成報批稿審查并發布公告共183項。截至目前,協會已批準發布950余項標準,在編標準近3000項。

NO8: 積極貫徹實施標準國際化戰略,標準國際化工作獲佳績
2020年,工程建設標準化領域積極貫徹實施標準國際化戰略,不斷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據悉,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獲準承擔ISO/TC 195主席及秘書處工作承擔,其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ISO/TS 21274:2020 Light and lighting—Commissioning of lighting systems in buildings(《光與照明—建筑照明系統調試》(ISO/TS 21274:2020))于2020年10月5日正式發布。該國際標準為ISO/TC274“光與照明”技術委員會首個制定完成的中國提案。該國際標準針對智能照明系統發展中面臨的挑戰首次在照明中引入調試理念,規定了照明系統調試的基本要求。2020年8月13日,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導的國際標準技術報告《ISO/TR 22845:2020建筑和土木工程的彈性》正式出版。這是ISO范圍內首部針對建筑和土木工程的彈性的技術文件,不僅是我國建筑領域國際標準編制工作的前沿探索,也是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向國際標準轉化的積極嘗試。
同時,獲立國際標準項目的數量也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3項ISO標準提案獲準立項:ISO 24194 Solar energy--Collector fields--Check of performance 太陽能—集熱場—性能檢驗;ISO AWI TR 5911 Light and lighting – Commissioning of lighting systems in building– Explanation and justification of ISO/TS 21274 采光和照明—照明系統的調適—對ISO/TS 21274的解釋說明;ISO 5222-1 Heat recovery ventilators and energy recovery ventilators-Testing and calculating methods for seasonal performance factor — Part 1: Part 1: Sensible heating recovery seasonal performance factors of HRV熱回收和能量回收通風機組—季節性能系數的測試與計算方法—第1部分:熱回收機組的顯熱熱回收季節性能系數。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立3項國際標準、1項國際標準技術報告。ISO 4172 技術制圖——建筑制圖——預制結構裝配圖;ISO 6284 建筑制圖—極限偏差表示法;ISO 7519 技術制圖——建筑制圖——總布置圖和組裝圖基本表示原則。這三項國際BIM標準的立項編制,將突破二維圖紙表達手段的局限性,充分發揮數字科技給工程建設領域所帶來的便利性,有利于BIM等數字工程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增進裝配式上下游產業信息的有效溝通。疫情期間緊急立項的ISO技術報告《建筑和土木工程—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的建筑彈性策略—相關信息匯編》(ISO/WD TR5202),是我國建筑領域針對新冠疫情防控的國際標準,該標準分享了我國在疫情防控和救治方面的成熟做法,推動了建筑領域國際疫情防控合作,對于反駁美西方對我國“炒作抹黑”、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還完成了包括國家標準《空氣過濾器》《通風系統用空氣凈化裝置》在內3項標準翻譯工作。

NO9: “標準科技進步獎”頒獎大會隆重舉辦:品牌影響力深入人心
11月28日,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科技創新獎”頒獎大會在京隆重舉行。會上宣讀了標準科技創新獎表彰文件,并向獲獎項目、組織和個人頒發了獎牌和榮譽證書。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岳清瑞和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辰獲得“標準大師”榮譽稱號。
建設部原副部長宋春華作主旨報告;住房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司長田國民等領導出席會議并講話。
本屆標準科技創新獎共有22位專家、41個項目、10家單位分獲標準科技創新人才獎、項目獎和組織獎。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岳清瑞、周福霖和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辰獲得人才獎最高獎“標準大師”榮譽稱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設計標準》T/CECS 661-2020等41項標準獲得項目獎,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單位獲得組織獎。
標準科技創新獎自設立以來,越來越得到了社會各界持續、高度關注和廣泛認同。
 
NO10國家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獲批:標準化助推創新成果轉化
2020年8月7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復函批準,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為承擔單位,籌建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筑工程)。這是我國在城鄉建設領域首次獲得籌建的國家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
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是標準化試點示范的一種形式,是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的服務平臺,是以標準化助推創新技術和產品市場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