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建部7月4日發布《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建筑技術標準》之際,小編為您摘編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郁銀泉在前不久做的主題演講——《為推廣鋼結構開展的工作》中的核心觀點,以此作為對本標準的一種解讀。
郁銀泉大師指出:鋼材作為一種綠色建材,可以通過分解進行重新組裝,循環使用,極具可持續發展性。與傳統的混凝土結構相比,鋼結構建筑的混凝土用量可以節省50%,節省施工用水可達85%,還可以節省木材,更重要的是建筑垃圾和污水的排放可以大大降低,因此發展鋼結構建筑十分符合綠色發展的方向。
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郁銀泉
郁銀泉介紹,與傳統結構相比,鋼結構建筑有著以下四大優勢。一是抗震性能較強,可以作為防災的據點或者儲備的基地。二是采用耐火鋼之后可以做耐火災的建筑,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三是可以提前竣工,縮短工期,為開發商解決財務資金的問題。四是可以自由打造居住空間。“現在你可能是三口之家,或者是四口之家,以后年紀大了,要坐輪椅,可以將房屋打通,實現沒有內墻的結構,更靈活的進行自由分割。”郁銀泉介紹。
此外,鋼結構的特性與裝配式建筑十分契合,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前景十分廣闊。
郁銀泉認為,鋼結構建筑作為綠色化建筑結構,應進行大力推廣,今后要通過整個行業的互相帶動來對鋼結構進行推廣,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