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的推進,中國工程建設標準走出國門也處于重要的機遇期。目前中國標準海外應用狀況如何?中國標準的應用與投資方/行業領域有怎樣的關系?
一 我國工程建設項目主要標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應用狀況
在“一帶一路”沿線中國企業569多個對外工程項目中執行的主要標準整體情況看,中國標準占到35%,項目所在國標準占到了24%,其他是美國標準、英國標準、法國標準。如表2所示。
我國對外工程建設項目主要使用的國際標準及中國標準的應用狀況
據統計,
°越南、緬甸、老撾等東南亞國家主要使用中國標準,如:緬甸迪洛瓦甸10萬立方米油庫和配套2萬噸碼頭項目完全采用中國標準;
°非洲有些國家經過溝通可以接受中國標準,工程現場施工的一般情況下主要采用所在地標準;
°俄聯邦國家標準自成體系,工程建設項目要求滿足當地標準;由中國設計的工程項目中,大都采用中國標準,需要經當地設計院轉化后才能符合當地標準。在俄聯邦國家中,那些靠近中國的俄聯邦國家項目表示可以接受中國標準,但必須解讀中俄標準之間的異同,以便更好地接受中國標準。
【以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為例,12個國家的公路工程項目中,安哥拉幾乎全部項目采用中國標準,赤道幾內亞50%項目采用中國標準。】
中國標準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
相關數據顯示:
°中土集團總承包的埃塞俄比亞到吉布提鐵路,總投資40億美元,全部采用中國標準和中國設備;
°中冶集團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投資的瑞木鎳鈷項目,項目總投資123億元,采用中國標準建設,帶動中國裝備出口31億元;
°國家電網公司總承包的埃塞俄比亞復興大壩水電站500千伏送出工程,總投資14.6億美元,全部按中國標準建設,主設備100%為中國制造,該工程已建成為非洲最先進的輸變電工程。
“一帶一路”海外項目中中國標準主要用在工程設計、土建施工、機電設備安裝、裝飾裝修和產品材料設備上,其中標準應用最多的主要是土建施工(27.2%)和工程設計(25.8%)方面。
二 執行的主要標準與工程投資方的關系分析
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外工程項目投資方分布情況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項目,工程投資方的模式主要有:
°中國政府援建/貸款/投資
°中國企業投資
°工程所在國投資
°其他海外國家投資
°其他。
不同的投資模式決定了應用標準的選擇,從圖1可以看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國的對外工程項目投資方式較多元:
°工程所在國政府投資占主要部分,占到44.4%
°其次是中國政府援助/貸款/投資占到28.02%。
-- 據統計分析,不同性質的項目類型采用中國標準的情況不同。
· 經濟援助類項目可以通過在合同中規定采用中國標準規范進行,基本上可全部采用中國標準及規范;
· 框架類項目,由于是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及商業銀行,以優息、低息或者免息的優惠政策,為國外項目提供優惠貸款,在這類項目中,部分可以采用中國標準規范;
· 國際招標類項目,由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參與的公開招標項目,多由專業化的國際咨詢公司擔任招標、監理進度、質量和成本控制,中國企業參與競標,此類的海外項目,一般不會采用中國的標準規范。
如果是中國經濟援助項目或者是中國企業投資項目,使用的一般為中國標準。但是如果是商業投資項目,尤其是屬地企業投資項目,采用的標準一般為國際標準,屬地國另有規定的按其規定執行。
表3通過將項目執行的主要標準與工程投資方作交叉分析,可以看出中國政府投資、中國企業投資及所在國政府投資,中國企業建設的項目主要采取中國標準和所在國當地標準,但是可以看出雖然是中國企業承擔的項目,英標、美標、法標、俄羅斯標準仍然具有強勁的優勢,其中所在國投資的項目,法國標準和英國標準具有很強的話語權。
舉例:
· 完全采用中國標準:
援柬埔寨體育場、援老撾國家會議中心、亞吉鐵路、亞迪斯亞貝巴城市輕軌、援非盟會議中心等大型中國援建項目(使領館項目因涉及國家和政府機密,整個項目建造均采用國內人員設計和施工)。
· 采用中國標準設計:
國際總承包項目中,EPC項目如埃塞商業銀行項目、Kality、 Sheogle公交車站、老撾1510-Y2項目設計方是中國設計院(采用的是中國標準設計,屬地國若有當地標準則按照其標準審核設計結果)。
· 采用屬地國標準設計和施工:
(有些商業項目設計方為屬地設計院,采用的設計和施工標準為屬地國標準),如埃塞NOC石油大廈項目、埃塞國家體育場項目,我國企業則按照當地設計標準執行,由國內設計公司進行深化設計后實施。
三 執行的主要標準與工程所在領域關系分析
表4通過將項目執行的主要標準與工程所在專業領域交叉分析,可以看出:
°中國標準在電力工程、鐵路交通運輸工程、通信建設工程領域的應用比較強勁;
°公路、機場、港口交通運輸工程領域、民用建筑領域、石油化工領域等在工程項目中執行中國標準的占1/4;
°城鄉規劃工程項目只有3個全部使用中國標準。
四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在“一帶一路”沿線項目應用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據統計發現95%以上的企業認為工程在采用國外標準后,其總成本均顯著增加。
結合圖2統計結果發現,企業在采用外方標準時,首先要替換材料標準,造成幾乎100%企業材料成本都增加。
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中國的施工材料國際化程度低,國際通用標準大多比中國標準嚴格。在采取更高標準后,中國的材料大多不符合國際標準,不得不采購比中國標準成本高的國際標準原材料和設備,由此造成成本明顯增加。相較于土建和設計,國內的機電設備安裝、裝飾裝修材料等方面標準仍有較大改進空間來適應國際環境。
調研分析可以看出,雖然我國的大型建設單位通過經濟援助等方式,已經能夠承擔許多項目的建設,但對大多數國際招標項目的建設仍必須采用歐洲標準、英國標準、美國標準等,采用中國工程標準的較少。不采用或者少采用中國標準有很多主客觀原因。
一)客觀原因
不采用中國標準的最主要原因是當地工程管理制度法規限制,占比36.3%,這是在政府層面上的暫時不接受中國標準。具體包括(如表5):
·工程甲方不予采用
·咨詢方阻撓
·外方不熟悉中國標準等。
* 總體來看中國工程標準的應用情況目前普遍受到國際標準的限制。
另外,工程總承包合同專項條款約定采用中國技術標準時,與菲迪克(FIDIC)EPC合同條件,二者在敘述上存在著主次需滿足的要求。
在FIDIC合同條件5.4技術標準和法規中明確規定:“設計、承包商文件、施工和竣工,均應符合工程所在國的技術標準、建筑、施工與環境方面的法律、適用于工程將生產的產品的法律、以及業主要求中提出的適用于工程、或適用法律規定的其他標準”,這對于承包商在實際操作上存在著挑戰,既要符合中國技術標準和規范,又要滿足工程所在國的技術標準以及施工與環境方面的法律。
二)主觀原因
1 中國標準缺乏國際競爭力
如表6所示,
標準編制思路國際不通用,
技術指標明顯落后于國際標準,
風俗習慣文化等方面不符合東道國要求,
材料設備標準與當地標準的差異大。
中國企業不了解當地標準,
外方也不了解中國標準,
中外標準的差異不清晰,
故很難說服業主采用中國標準。
2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外文版本不成體系
國內雖有不同行業領域的標準外文版,但翻譯版年代陳舊,缺少權威部門翻譯的外文版,同時缺少成套的、形成體系的外文版標準。
工程總承包特別是在初步設計階段和詳細設計(施工圖設計)階段,業主聘用咨詢工程師或項目管理公司對設計圖紙進行審查或設計審批,他們對中國技術標準不甚了解,中方設計人員又提供不了系統的外文版設計標準,雙方很難達成一致意見,造成前期設計很被動,設計審批時間就會一拖再拖給項目總工期帶來延誤。
3 中國設計習慣與東道國本土設計習慣的差異
中方設計人員在設計中選用標準圖集,一般單項工程作一套圖紙,再對相鄰子項作說明,但這種做法業主不認可。
以越南為例,越南設計習慣于相關文件在一套圖紙上表示。
越南咨詢商對深基礎設計影響區域的相鄰基礎都要在同一張圖面中標識,中方土方開挖圖一般是由施工單位設計;越南咨詢商要求由設計院統盤考慮設計、施工,包括單項的工程量清單。
中國鋼筋焊接規程與越南國家標準也存在差異,THESUN項目采用半逆作法施工,期間從國內購買一批鋼管柱抵達項目現場,隨材料一起到達現場的還有材料質量合格證明及材質證明書。但當地監理及業主并不認可該合格證明,要求按照越南當地規范,對焊縫焊接質量、材料含碳量等指標重新檢驗。這種情況在其他國家也較為普遍。
4 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中資企業仍存在技術人員底子薄,人力資源短缺,項目管理體系不健全,標準執行能力較弱等劣勢,影響了中資企業的信譽和長遠發展。
中方設計人員不熟悉合同和所在國家強制性法規,特別是建筑、電氣及環境方面,業主往往聘用了解東道國法規的國際咨詢工程師或項目管理公司,提出較多設計修改意見,設計聯絡文件來回反復,中方設計人員由于不了解或者了解得不透徹對修改意見不能提出具有說服力的證據,最后只好被動地接受外方提出的諸多要求,導致中國標準很難被采納,而且還增加了不少成本。
五 結論
1)“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南亞等國家對中國標準的接受程度相對較高。
2)經濟發達、標準成熟的國家對中國標準認可度不高。
3)“一帶一路”沿線的獨聯體地區,由于該地區較為發達,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度也很完善。一般沿用前蘇聯標準或者轉化后的本地標準。
4)“一帶一路”沿線的非洲地區,許多項目屬于援建項目,中國標準可以大量滲入,但由于非洲有些國家原來是法屬殖民地,所以應用法國標準比較多。
作者:秦穎 彭飛 董軍 北京建筑大學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原標題:中國工程標準 - 在國際上推行的怎么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