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下的無邊界管理
作者:admin 單位: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 林培
“各干各的事兒、各管各的片兒”,規劃管理一直飽受“多頭規劃”和“規劃沖突”等問題的困擾。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指出,規劃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該具備綜合性、戰略性、協同性和動態性,需要在相關政府部門、相關專業領域、相關利益群體中創建無障礙、無邊界的工作環境,實現“規劃一張圖”。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規劃一張圖”綜合應用系統通過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驗收。該系統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通過“動態循環”實現了規劃信息資源的統一管理、統一應用、統一服務,建立了“規劃業務一棵樹、縱向全周期、橫向全流程”的管理模式,對于全國的“規劃一張圖”創建工作具有示范意義。
大數據實現信息資源增值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規劃管理將面臨更多挑戰,如何適應規劃改革的浪潮,促進城市規劃管理信息化將成為新時期規劃管理部門的重點工作方向。廣東省佛山市城市地理信息中心工作人員指出,“規劃一張圖”的建設應更好地整合規劃信息資源,以提升規劃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該工作人員表示:“‘大數據’的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當務之急是提高對信息資源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信息資源的‘增值’。”
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規劃一張圖”的建設工作已經成為現階段規劃管理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如何讓“規劃一張圖”真正發揮效力,該工作人員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要進一步明確各類用戶需求,確定相應業務流程和規劃指標。要明確規劃管理部門的任務分工,各個業務科室的不同的職能,需要滿足其不同需求。
其次,進一步梳理業務流程,擬定標準化方案并統一數據來源。對于“規劃一張圖”的業務流程,需要制訂一個標準的工作流程,在規劃信息資源入庫階段,對于基礎數據的整理需要擬定標準規范。只有確立標準化流程,才能保證“規劃一張圖”數據的權威性,才能使各個功能模塊正常有效運作。
最后,要進一步對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分類,建立相應功能模塊。對于各類信息資源根據其使用渠道進行歸類,形成規劃編制、規劃審批、批后管理等功能模塊,增強信息資源和業務之間的關聯性,使整個業務流程更具邏輯性,從而提升管理效率。
信息資源是生命線
所謂“規劃一張圖”,就是要建立一個標準化信息平臺,通過制訂“規劃一張圖”技術標準,整合各類規劃成果,建立具有動態更新機制的規劃管理工作平臺,為實現城市規劃精細化管理提供有效途徑。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技術在規劃管理工作中應用已久,業內人士普遍認可,信息資源是“規劃一張圖”的生命線。
規劃管理工作者在實踐中發現,規劃信息不僅數量龐大,而且種類繁多,難以用常規技術及時管理和分析,目前的信息化建設沒有解決“信息孤島”的問題。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城鄉規劃編制研究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我們現在經常使用的數據庫和應用系統,多是針對某一項具體管理業務而研發的,所采用的技術體系不統一、標準規范不統一、應用接口不統一,使各部門和各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非常困難,無法實現對信息資源的深入挖掘和應用。”
多個應用系統“不協同”,不僅使信息資源無法共享,還給規劃管理工作帶來麻煩。由于規劃管理業務的關聯性,規劃管理工作人員在完成某項業務時,往往需要登錄多個應用系統,并在這些系統間來回切換,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該工作人員表示:“資源重復建設嚴重、內外部協調性差……如此的‘信息化’,不但沒有成為推動規劃管理業務流程演進和優化的工具,反而制約了業務流程和規章制度的適時改善。”“規劃一張圖”的目的是要探索一種直接面向日常規劃管理工作、兼具權威性與靈活性的城市規劃管理新模式,規劃管理部門通過“規劃一張圖”建立新的工作機制,以解決當前規劃編制體系繁雜、編制與管理脫節、規劃實施依據多而無序等問題,推進規劃編制和管理的一體化進程,提升規劃管理的科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