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由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聯合主編的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綠色超高層建筑評價標準》(送審稿)(以下簡稱《標準》)審查會在上海召開,會議成立了由壽煒煒教授級高工為組長、程志軍教授級高工為副組長的標準審查專家組。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張弛副秘書長、綠色建筑與生態城區分會副秘書長葉凌以及上海建科集團副總工程師韓繼紅和集團研發中心主任江燕共同參會。
主編單位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以及參編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市建設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建學建筑與工程設計所有限公司等12家綠色建筑領域科研院所及知名企業共22人的編制組參加了本次會議。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綠色建筑與生態城區專委會副秘書長葉凌主持會議,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秘書長張弛介紹了標準審查和編制的相關要求,對標準后續應用提出了相關建議;上海建科集團韓繼紅副總工程師對本標準編制背景及編制歷程做了簡要介紹,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范宏武博士代表編制組匯報了《標準》的技術框架、超高層建筑的主要特點,及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審查專家組認真聽取了匯報,并對各章節內容進行了逐條討論和審查,提出了具體意見和建議。
專家審查意見認為,《標準》在編制過程中,充分調研并分析了我國超高層建筑的特點和綠色發展需求,開展了覆蓋我國多個氣候區的項目試評工作,構建的綠色超高層建筑評價體系與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等現行標準相銜接,并突出了智慧高效等創新要求,評價方法科學,技術指標合理,標準內容適宜,可操作性強,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本標準的編制可為綠色超高層建筑的評價工作提供依據,更好地指導我國綠色超高層建筑的實踐,將有效助力我國超高層建筑的綠色化、高質量發展。
◆◆ 關于《綠色超高層建筑評價標準》◆◆
超高層建筑在我國已進入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期,根據CTBUH全球高層建筑數據庫,截止2019年,我國已建成的超高層建筑數量達到1916棟,正在規劃或建設中的超高層建筑數量為420棟。全球已建成高度超過150m的建筑共有3965棟,其中我國數量為1429棟,占比達到36.04%。超高層建筑雖然具有顯著的節約土地特征,但也對建筑室內外環境、城市能源資源供應、城市交通以及自身的高效運行管理等帶來挑戰,如何實現超高層建筑與城市發展的和諧共生已成為世界難題。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如果從規劃設計階段就著手對超高層建筑實施綠色可持續發展策略,做好資源能源需求分析,本著“設計為運行服務”的原則,開展精細化設計,并加強集成運營管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超高層建筑建設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在提倡綠色發展的當下,編制針對超高層建筑的特性,符合其設計運行需求的綠色標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綠色超高層建筑評價標準》是國內首批同時銜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的五大性能評價體系的綠色評價標準,并充分結合了原有的《綠色超高層建筑評價技術細則》(建科[2012]76號)的技術特色,針對超高層建筑的特點,提出了安全耐久、健康舒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智慧高效具有自身特點的五性評價指標體系,還統一設置“創新”加分項,以確保全方位規范并引導提升綠色超高層筑的綜合性能。
該標準在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CECS)2018年5月25日印發的《2018年第一批協會標準制定、修訂計劃》(建標協字[2018]015號)中正式列入編制計劃,于2018年7月正式啟動編制工作;2019年9月27日,由CECS發布《綠色超高層建筑評價標準》(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征求意見;2019年11月12日,完成了《綠色超高層建筑評價標準》的修改工作,計劃于2019年12月完成報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