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粉嫩人妻中文在线,中国性爱网在线观看视频,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4k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注冊帳號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當前位置: 主頁 > 綜合新聞 >
王清勤:傾心開拓標準路 勤勉勇攀科技峰
作者:admin 單位: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編者按:“標準科技創新獎”是經科技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準,由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組織評選的我國工程建設標準化領域首個專屬獎項。自第二屆起增設標準大師獎、領軍人才獎、青年人才獎。 為展示標準化工作者風采、發揮榜樣力量, 本 刊特策劃系列專訪,對話標準科技創新獎人才獎獲得者。敬請關注。


 
傾心開拓標準路   勤勉勇攀科技峰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標準大師王清勤

 2019年“標準科技創新獎”與往屆有所不同——新增設“標準大師”等3項人才獎,以表彰有突出貢獻的標準化工作者。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綠色建筑與生態城區分會會長王清勤成為首批榮膺“標準大師”稱號的5位專家之一。
萬仞峰峻起于微塵,大師桂冠必經千錘百煉。從業33年,主編、參編標準25部,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30余項,完成國際合作研究項目7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6項,公開發表論文及署名文章18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這是王清勤履歷表中的幾組數字,極其簡潔地勾畫出這位新晉標準大師不懈沖頂科技高峰的職業軌跡。近日,本刊采訪了王清勤,試圖還原這一連串“簡單”數字背后不簡單的大師故事。
 
勤奮耕耘結碩果
“因為我一直熱愛建筑領域的科研和標準工作,所以內心有充足的驅動力去做好這件事,久而久之,反而樂在其中。”  
——王清勤
 
自1987年獲得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現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熱能工程系碩士學位進入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至今,王清勤從事科研及標準化工作已逾30年。他始終專注于建筑環境工程研究及標準化工作,并成為綠色建筑領域的開拓者和學術帶頭人之一。同時,從一線科技工作人員到公司空調所副所長、科技處處長、副院長、副總經理,王清勤逐漸成長為大型央企高層管理者。
肩負科研+管理的雙重使命是榮譽更是壓力,其中滋味只有王清勤最清楚,他坦言:“兼顧科研、標準及管理工作會比較辛苦。”但高強度的工作和團隊一起未能放緩王清勤科研探索的腳步,卻似乎使他沖頂科技高峰的意志彌堅。從業33年間,王清勤僅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及署名文章數量就接近200篇,其中,2006年、2011年、2014年單年發文量更高達24篇、23篇、22篇,數字驚人,其工作勤勉程度可見一斑。
被問及這其中的“奧秘何在”時,他卻話鋒一轉笑言:“愛好出勤奮。”在王清勤看來,這份“雙重壓力”因熱愛而化解:“因為我一直熱愛建筑領域的科研和標準工作,所以內心有充足的驅動力去做好這件事,久而久之,反而樂在其中。”
因由這份熱愛,王清勤專注從事建筑環境與節能、既有建筑改造、綠色建筑與健康建筑領域的科技研究、標準編制、工程咨詢、國際合作等工作,主持和承擔了“九五”“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計劃等30多項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取得了多項重要科研成果,編制了系列關鍵標準,解決了大量工程技術難題。他在建筑科研領域始終堅持辛勤耕耘,并成果累累。

王清勤獲得 2019 標準科技創新獎標準大師獎

2003年,“非典”疫情來襲,他和團隊一起完成國家SARS科技攻關專項“通風空調技術應用于防治‘非典’的研究”,制訂《建筑空調通風系統預防“非典”、確保安全使用的應急管理措施》,該管理措施由建設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有效預防了空調通風系統用戶的交叉感染。此后,他作為第三負責人先后完成了“隔離病房隔離效果的研究 ”和 “動態氣流密封高效排風裝置研究 ”課題。其中,“隔離病房隔離效果的研究 ”首次提出了表達緩沖室隔離效果的通式和定量結果,提出了主流區定向氣流的雙送風口模式,對醫護人員安全防護提供重要保障;“動態氣流密封高效排風裝置研究”課題利用動態氣流對生物實驗室、傳染病房的污染排風與潔凈空氣進行隔離,替代進口產品,取得了顯著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時,王清勤主編了《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實驗動物設施建筑技術規范》《傳染病醫院建筑施工及驗收規范》3部空氣凈化領域國家標準,其均為我國相應領域的“首部國標”,填補相關空白。其中,《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有效改變非典疫情后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混亂現象,該標準被納入國務院424號令強制執行。此外,其主編的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濕環境評價標準》填補空白,采用的非人工冷熱源熱濕環境評價方法為國內首創。在此基礎上,王清勤完成了中科院納米研究所、北大醫院、中國疾控中心等數十項復雜工程咨詢,解決空氣凈化領域關鍵工程技術問題。
在建筑節能領域,王清勤主持國家科技攻關課題“蓄冰空調關鍵產品與技術研發”專題研究,提高了空調用電效率;主持《北京地區蓄能用電項目測試導則》編寫,提高蓄能用電測試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主編國家標準《節能建筑評價標準》及配套指南,根據建筑物實際節能性能建立統一的評判標準,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完成地方標準《電蓄冷(熱)和熱泵系統現場測試規范》,提出了冷(熱)源部分能源使用效率和移峰效果的現場測試與分析方法。主持中加“節能標準規范”等國際項目,推進建筑節能領域國際合作。
在綠色建筑與健康建筑領域,他完成了“綠色建筑標識項目評價指標性能研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與綠色商場建筑評價標準研究”等國家重大課題研究工作,推動綠色建筑評價技術進步。其主編的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2019版重構了綠色建筑技術指標體系,已成為住房城鄉建設部推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10項重要標準之一,行業影響深遠;編制國家標準《綠色商店建筑評價標準》《綠色校園評價標準》《綠色生態城區評價標準》等系列標準,提出不同建筑類型的特定評價技術指標和評價權重方法;主編的團體標準《健康建筑評價標準》為國內首部涵蓋生理、心理和社會三方面要素的健康建筑評價標準,被廣泛應用于工程實踐。完成國內首個健康建筑運行標識咨詢項目,帶動全國9省市開展健康建筑建設與評價工作;完成美國能源基金會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修訂研究項目,承擔中英城市可持續發展聯盟工作,倡導設立Construction21國際健康建筑解決方案獎并負責組織征集中國區項目,推動我國綠色建筑與健康建筑領域向國際化發展。

王清勤在于 2018 年 12 月舉辦的 C21 國際綠色解決方案獎頒獎典禮上致辭

在既有建筑改造領域,王清勤主持“既有城市住區功能提升與改造技術”“既有建筑綜合改造技術集成示范工程”等國家級項目或課題,提出既有建筑升級改造的理論方法、關鍵技術與模擬工具,并進行集成示范。主編《既有建筑綠色改造評價標準》《既有建筑綠色改造技術規程》《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技術規程》等系列標準及實施指南,首次建立適用于不同氣候區、不同建筑類型的綠色改造評價指標體系,解決建筑綠色改造工序復雜、施工難度大等技術難題。開發既有建筑性能診斷軟件和既有建筑綠色改造潛力評估系統等配套軟件;完成國內首個改造運行標識咨詢項目,帶動我國既有建筑綠色改造市場快速發展。
天道酬勤。基于上述成果和貢獻,王清勤先后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6項,包括華夏建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北京市人民政府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重慶市人民政府一等獎1項;其本人入選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先后獲得“全國防治非典先進個人”“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年度人物”“中國標準化助力獎”“2019年標準科技創新獎標準大師獎”等榮譽。
面對鮮花與掌聲王清勤卻“后退一步”,他說:“非常感謝我工作團隊中每位成員的辛苦付出,相關標準化和科研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們希望為促進我國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作出貢獻。”

王清勤在于 2019 年 3 月舉辦的第一屆健康建筑大會上作主題發言

傾心標準繪藍圖
“作為一名建筑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讓研究成果支撐國家需求、促進行業發展、服務日常生活,標準化工作顯然是一個非常好的載體。”
——王清勤

在王清勤的職業生涯中,與“熱愛”并肩的關鍵詞還有“責任”,這集中體現在他的標準化工作中,他說:“隨著自己在工程建設領域工作年限的增長,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工程建設標準化對于國家發展、改善民生、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等諸多方面的重要性,所以除了熱愛之外,更希望自己和團隊能為我國工程建設標準化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這也是持續支撐和鞭策我不斷前行的最大動力。”截至2019年,王清勤主編或參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25項,其中主編國家標準8項、行業標準2項、地方標準1項、團體標準2項。
不懈的科研探索與深厚的實踐經驗積累令王清勤對標準化工作發展趨勢形成清晰的認識,他指出:“綠色和健康是未來發展主旋律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所做的標準化工作主要也圍繞這兩方面展開。其中,令王清勤印象最深刻的項目之一就是2019版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以下簡稱《標準》)的修訂。
“《標準》是規范和引領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根本性技術標準”,王清勤開宗明義。他說:“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發展綠色建筑是建筑領域堅持和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途徑,也是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載體。”
在王清勤看來,我國已迎來綠色建筑全面理性發展的大時代,而2019版《標準》修訂是一場“硬仗”:“此次標準修訂恰逢新時代綠色建筑朝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如何使標準既能引領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又能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定位,是本次修訂工作面臨的挑戰。”歷經新時代綠色建筑發展要求分析、修訂意見和建議調研、綠色建筑技術應用現狀研究、國內外綠色建筑指標對比研究、專家研討、標準起草、技術討論、項目試評、征求意見、專家審查等多個環節,2019版《標準》修訂終于順利完成,并于2019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
王清勤強調,《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的修訂實施意義重大,他指出:“2019版《標準》構建了‘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五大性能的高質量綠色建筑評價指標體系,豐富了綠色建筑內涵,更新了綠色建筑定義,重設了綠色建筑評價時間節點,增加了綠色建筑‘基本級’,提出了綠色建筑星級評價特殊要求,提升了綠色建筑性能,整體上解決了綠色建筑發展中顯露的問題,滿足了新時代對綠色建筑發展的新要求,將對促進我國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經歷了2006版、2014版和2019版的“3版2修”發展過程和10余年的實踐積累,《標準》在我國的社會和經濟活動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標準》技術水平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標準審查專家認定2019年版《標準》總體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形成了“領跑”世界綠色建筑標準的新格局。據王清勤介紹,為了服務標準國際化戰略,2019版《標準》英文版已發布,以更好地響應和服務標準“走出去”號召。

2019 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審查會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健康中國’發展戰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對于建筑領域,如何提升建筑的健康性能,滿足人民對于健康生活環境的需要,成為了我及團隊重點考慮的問題。”在隨后的工作中,以科技成果為支撐,王清勤及其團隊整體考慮了我國國情和建筑領域科技發展現狀,以標準化工作為切入點,建立了我國健康建筑評價指標體系,編制了我國首部《健康建筑評價標準》T/ASC 02-2016。通過標準化工作,既完成了將“健康中國”戰略精神落地于建筑領域的轉換,又有效地將健康建筑技術推廣應用、普惠于民。此后,依循同樣的標準化工作思路,編制并發布了《健康社區評價標準》T/CECS 650-2020(T/CSUS 01-2020)和《健康小鎮評價標準》T/CECS 710-2020等系列健康建筑標準,實現了健康建筑從單體向區域的拓展,以期能更完整地服務于國家、行業和百姓。
同時,王清勤積極參與標準化管理工作,擔任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綠色建筑與生態城區分會會長、中國建筑學會標準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副秘書長、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副會長、世界建筑師協會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執行委員會理事等職務,承擔了多項標準化管理工作。他積極響應標準化改革的需求,全面落實國務院深化標準化改革的要求,作為第一負責人積極主持了全文強制規范《住宅建筑項目規范》的研編工作,落實創新驅動標準編制工作;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積極將相關標準化工作融入到科研過程中,將相關標準編制工作融入到國家級科研項目中,把標準編制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列入科研項目研究任務中,促進標準編制采用新技術。
標準化改革中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中國標準“走出去”。長年堅守標準化工作一線的王清勤深知其重要性和關鍵作用。他積極推動標準國際化工作,一方面負責和參與多項國際合作項目,包括中加建筑節能國際科技合作CIDA項目、歐盟瑪麗•居里國際科技人員交流框架計劃項目、中美清潔能源國際合作項目、全球環境基金項目、美國能源基金會項目等。另一方面,他積極參與標準國際化活動,推動我國標準化國際交流合作和“走出去”。受國際建筑師協會(UIA)邀請,王清勤出席了可持續發展目標委員會第四次指導委員會會議,并推動我國健康建筑相關的標準國際化工作及發展;受邀出席由聯合國環境署、全球建筑聯盟和Construction21國際聯合主辦的第24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2018建筑行動論壇,針對中國綠色建筑標準體系、綠色建筑發展現狀積極進行國際宣傳;參加在丹麥波恩霍姆島召開的Active House國際建筑聯盟第五屆大會,并與Active House國際聯盟簽署了合作項目諒解備忘錄,推進建筑健康性能的提升;參與籌建中國綠建委法國事務部;參與中國與越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與深度合作等。

王清勤參加于 2019 年 4 月 舉辦的國際建筑師協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指委會工作會議

對于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意義王清勤有著深刻的理解,他認為:“標準化工作能夠有效為科學管理奠定基礎,促進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成為科研、生產、使用三者之間的橋梁。同時,標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通過實施標準化戰略,能夠整合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資源,促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手段,更是加強我國與國際接軌的有效途徑,對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綠色建筑與生態城區分會第二屆理事會成立

情系協會共發展
“綠色建筑和生態城區作為我國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之一,必將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得到更好的發展,這一領域的標準規范必然將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建筑行動的發展大潮中發揮更重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王清勤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將“綠色化”與新型工業化等“新四化”并列,強調“五化”協同推進,并將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推進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等作為大力推進綠色城鎮化的具體要求;同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并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進一步明確要求“實行綠色規劃、設計、施工標準”“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深耕綠色建筑領域多年,王清勤清醒認識到,我國建筑業發展方式和城鄉建設模式面臨轉型升級,綠色、生態無疑是重要方向。
為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發揮標準的引領作用,2015年,以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為依托單位,王清勤牽頭組織成立了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綠色建筑與生態城區專業委員會并出任主任委員,第一屆委員會由來自高等院校、規劃院、設計院、建筑業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專業技術企業、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行業公益機構的51名委員組成。歷經4年的發展壯大,2019年原專業委員會通過換屆更名為綠色建筑與生態城區分會,王清勤擔任會長。關于更名王清勤認為:“這既是自身充實、鞏固、提升,也是協會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舉措。”
王清勤強調:“綠色建筑和生態城區作為我國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之一,必將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得到更好的發展,這一領域的標準規范必然將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建筑行動的發展大潮中發揮更重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在他的帶領下,分會將特殊形態的綠色建筑及區域的評價標準和建設標準、綠色建筑全生命期重要節點標準、綠色建筑發展所涉及的重點專項技術標準作為發展重點,積極開展工作。“自2015年成立后,我們在編制國家和協會標準、宣傳推廣標準應用、組織開展技術交流、探索建立標準體系、完善細化管理制度等多個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成為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工作的重要骨干和能打大仗的主力隊伍。”王清勤驕傲地介紹說。截至2019年底,分會組織編制《既有建筑綠色改造技術規程》T/CECS 465-2017等188項協會標準,標準項目完成率近40%,填補政府標準空白、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滿足市場更高技術要求;同時,分會的依托單位及會員單位基本包攬承擔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等綠色建筑領域國家和行業標準制修訂任務,為推動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此外,分會還組織編寫出版了《可持續建筑與城區標準化》藍皮書、《中國綠色建筑標準規范回顧與展望》等著作,力求全面系統記錄我國可持續建筑與城區標準化、綠色建筑標準的發展歷程,為相關領域宏觀管理和標準化決策提供支持;成功組織了綠色建筑與綠色建材標準及實踐論壇,并合作組織多屆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高峰論壇及全國既有建筑改造大會、健康建筑大會、建筑與環境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等國內外高層次會議,積極發揮分會平臺作用,促進標準化工作交流。
展望分會未來發展方向,王清勤已有清晰的規劃,他說:“一方面,委員會/分會的誕生與成長始終緊密結合著國家行業發展,以及主管部門和上級協會重點工作。另一方面,各項工作不僅得到了依托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全力支持,同時也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得到各委員及會員單位的傾力支持。下一步,分會將繼續扎實做好協會標準歸口管理這項核心工作,并全力聚焦面向政府和協會的專業支撐平臺,力爭升級面向會員單位的技術服務平臺,精心維護面向委員和專家的人才集聚平臺,探索打造面向社會和國際的標準交流平臺,即發揮好‘一項核心、四個平臺’的作用。分會將通過進一步探索和創新工作內容和管理模式,更好地保障和推進我國綠色建筑與生態城區高質量發展、助建人民美好生活。”    

結語
在采訪接近尾聲時,王清勤仍將話題聚焦在標準化工作未來發展方向上,他說:“隨著標準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建立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將會是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加快標準化法治建設、整合精簡強制性標準、優化完善推薦性標準、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放開搞活企業標準、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也將會是未來幾項重要的標準化工作。通過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社會參與、協同推進的標準化工作新格局,能有效地提升住房品質要求以及城鄉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工業領域生產設施、能源供應設施水平要求,推動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傾力開拓、勇攀高峰的標準化工作者,一直在路上!
 
來源:《工程建設標準化》2020年第7期  記者  呂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