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剪力墻在建筑中常用以承受風荷載或地震作用產生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以防止結構遭受剪切破壞,剪力墻若是施工不當導致裂縫,那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具體原因有哪些?又該如何處理?下面一起來看。
“
先來分析原因
1、混凝土收縮因素
由于混凝土的水化作用產生熱量,使部分水分被吸收、部分水分蒸發,造成混凝土體積收縮,產生內應力,進而導致裂縫。
相鄰構件澆筑批次不同,相互存在溫差,連接處變形不同步,導致產生裂縫。
2、約束因素
混凝土剪力墻內有配筋對混凝土收縮變形的約束;暗柱、暗梁對墻板收縮變形的約束;還有外部結構對墻體的約束等,混凝土收縮變形時,面對較強的約束時,內力不能使約束變形,則導致混凝土開裂,在早期尤其更為普遍。
3、拆模因素
剪力墻拆模過早,養護時間不足,預拌混凝土早期水化快,水化熱發展快,拌合物保水性強,泌水小,對此未加強澆水養護或覆蓋養護,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
4、剪力墻設置因素
未設置伸縮縫或后澆帶,因混凝土產生的收縮應力導致裂縫;或剪力墻長度過長,導致內部應力過大,未通過開洞還分為數個短墻,未充分釋放混凝土收縮應力,導致裂縫產生。
灌漿處理措施來了
1、清理裂縫并埋設灌漿嘴
(1)首先鑿除裂縫表層的混凝土,使新鮮混凝土露出,沿縫鑿成深2~4mm,寬4~6mm的V形槽,并對外露鋼筋生銹部分進行除銹處理或更換。
(2)剔除縫口表面松散雜物,使用高壓氣槍清理灰塵。使用丙酮洗刷縫內范圍并清理干凈。
(3)向較寬裂縫內灌小石子,確保密實。
(4)粘貼灌漿嘴,每條裂縫上須設有進漿孔和排氣孔。
2、密封處理
壓漿區域裂縫須進行封閉以防裂縫相互貫通。先沿縫涂一層基液,并抹一層膠泥,初凝后再涂刷一層基液。封縫材料完全固化后沿縫涂刷一層肥皂水,通過灌漿嘴通氣以檢查密封效果,漏氣處及時填補。
3、灌漿要點
(1)自上而下順序灌漿,加壓時注意循序漸進,以防壓力急劇升高導致裂縫擴張。
(2)依次按順序灌漿,待相鄰裂縫灌漿嘴冒漿后方可關閉此裂縫灌漿嘴閥門。
(3)壓漿處理為在出漿率小于0.1L/min時,再持壓5~10min,以確保灌漿密實。
(4)對于寬度不超過0.1mm的裂縫,須一并進行封閉,可不進行灌漿處理。
更重要的是對此進行預防
1、材料選用
盡量選用高強度等級的水泥以減小用量,優先選用低水化熱的水泥,控制砂石含泥量,適量加入微膨脹劑以補償混凝土的收縮應力。
2、配筋優化
將水平鋼筋置于豎向鋼筋外側以減小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適當增加抗收縮鋼筋,通過增加水平鋼筋配筋率來減小鋼筋直徑和配筋間距,以更好地抵抗收縮應力。
來源:建筑技術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