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將混凝土在工廠預制,在現場拼裝,是現在常見的一種模式,常見預制構件包括梁、板、柱等。
預制構件雖然方便,可要是出現裂縫就讓人頭疼了,既影響感官,又會影響結構的耐久性 。我們整理了裂縫的原因和處理辦法,與您分享。
材料關
混凝土砂石材料中的含泥量必須嚴格控制,否則易在骨料和水泥漿體粘合面產生粘合微裂紋,降低混凝土抗拉強度。水泥砂漿收縮率增加會消耗減水劑,導致構件產生塑性干縮裂紋。
控制粗細骨料級配,杜絕空隙率過大,密實度較小等現象,即可有效控制混凝土收縮,減少收縮裂紋。
防止鋼筋污染,表明存在銹跡、油污的鋼筋與混凝土粘結較差,共同受力效果較差,導致構件承載力及耐久性降低。
施工關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預防初凝前出現泌水和水分急劇蒸發而導致混凝土失水收縮。
振搗時注意避免過振或漏振,須保證混凝土拌合物密實,同時避免離析和泌水。
振搗時注意避免觸碰到鋼筋和預埋件,當粗骨料不再下沉,水泥砂漿泛到表面,且不再有氣泡冒出時,即可完成振搗。
養護關
混凝土成型后實行覆蓋養護,在初凝后開始覆蓋養護,終凝后12h內澆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7d,注意避免暴曬、風吹,防止不正常收縮及裂縫。
吊裝關
起吊時平衡選擇吊點,預制構件脫模起吊應根據設計要求或生產條件確定所需抗壓強度。小構件起吊強度應大于15MPa,大構件起吊強度應大于20MPa,特大構件應大于25MPa。
若構件脫模后還需移動,則應在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超過強度設計值75%時進行脫模。
存放關
構件堆放場地應整平壓實無不積水,并應按構件剛度及受力情況穩定平放或豎放,若構件養護期未滿則應繼續灑水養護。
堆積高度一般為2層,不宜超過3層;層與層之間須加設墊木隔開,上下層墊木須控制在同一垂直線上。
雨季施工時,還應注意防止構件因地面沉陷而導致的折裂破壞。
來源:建筑技術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