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程》新版實施帶來了哪些改變
作者:admin 單位: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近日,住建部批準《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程》為行業標準,編號為JGJ99—2015,自2016年5月1日起實施。新版實施究竟帶來了哪些改變?
JGJ99—2015主要技術內容
附錄E.高強度螺栓連接計算。
2. 修改、補充了選材要求、高性能鋼材GJ鋼、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和高強度螺栓的材料設計指標;
3. 調整補充了房屋使用的最大高度;增加了7度(0.15g)、8度(0.30g)抗震設計區房屋最大適用高度的規定;
5. 修改了風荷載標準值作用下的層間位移角限制的規定,增加了風振舒適度計算時結構阻尼比取值及樓蓋豎向振動舒適度要求;
6. 增加了相鄰樓層的側向剛度比的規定;
8. 增加了結構抗震性能的設計方法及結構抗連續倒塌設計基本要求;
9. 風荷載比較敏感的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承載力設計時,風荷載按基本風壓的1.1倍采用,擴大了考慮豎向地震作用的計算范圍和設計要求;
10. 修改了多遇地震作用下鋼結構的阻尼比,對不同高度范圍采用不同值;
12. 修改、補充了結構計算分析的有關內容,修改了節點域變形對框架層間位移影響的計算方法;
13.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效應組合不作為強制性的要求,增加了考慮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的荷載調整系數,補充了豎向地震作用為主導可變作用的組合工況;
15. 增加了梁端采用加強型連接或骨式連接時強柱弱梁的計算規定和圓管截面柱和十字形截面柱的節點域有效體積的計算公式;
17. 修改了框架柱的板件寬厚比限制規定;主梁腹板寬厚比限制取消了適用調幅連續梁的軸壓比規定,補充了梁柱連接中梁腹板厚度小于16mm時采用角焊縫的規定;
18. 增加了伸臂桁架和腰桁架的有關規定;
19. 修改了人字支撐、V型支撐和偏心支撐構件的內力調整系數;
20.修改了鋼框架抗震設計的連接系數規定,不再作為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列入,改為全部在承載力連接系數中表達;
21. 修改了框架梁與H形柱繞弱軸的連接,柱的加勁肋(連續板)改為應伸出柱翼緣以外不小于75mm,并以變截面形式將寬度改變至梁翼緣寬度的規定;
22. 增加了采用電渣焊時箱形柱壁板厚度不應小于16mm的規定;
24. 增加了梁與柱現場焊接時,過焊孔的形式,提出了剪力板與柱的連接焊縫要求;增加了梁腹板與柱連接板采用焊接的有關內容;
25. 增加了加強型的梁柱連接形式和骨式連接形式;
27. 補充了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將主梁和次梁連成整體,可不考慮偏心彎矩影響的規定;
28. 補充了梁拼接時按受彎極限承載力的計算規定;
30. 增加了構件預拼裝的有關內容;
31. 增加了鋼板剪力墻、異型柱的制作允許偏差值的規定;
32. 修改了焊縫質量的外觀檢查的允許偏差的規定;
34. 修改、補充了鋼板剪力墻的形式,計算和構造的有關規定;
36. 增加了高強度螺栓破壞形式和計算方法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