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宅”即將亮相住博會
作者:admin 單位:未知
近期綠地集團在上海推出的“百年宅”項目,成為房地產業界關注的焦點。究竟何為“百年宅”?普通住宅如何實現“百年壽命”?綠地“百年宅”總設計師—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標準院”)總建筑師劉東衛及其團隊,將攜“SI住宅體系”多年的研究實踐成果,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住宅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住博會”)現場給出答案。
據悉,由標準院設計搭建,青島海爾家居等產業化住宅部品優質供應商共同參與的“科技百年宅—SI住宅體系樣板間”,將于2014年9月16日-18日亮相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的住博會現場。
樣板間位于E3館標準院展區內(E3520號展位),以標準院與上海綠地集團共同研發實施的上海綠地南翔威廉公館項目為研究原型,樣板間建筑面積約90平方米,通過“SI住宅內裝修體系”,及把 “S“部分-結構支撐體和“I”部分的管線及內裝填充體有效分離,使住宅具備結構耐久性、室內空間靈活性以及填充體可更新性特質,該樣板間的直觀呈現和現場專業人員的深度剖析,充分展示住宅產業化建設中“生產工業化、部品標準化、施工裝配化”的核心理念,展示真正以建筑產業化的生產方式建造的長壽命、高品質、低耗能的新型可持續住宅精髓。“百年宅”樣板間的亮相將彰顯我國在住宅產業化領域研究的先進性、示范性和專業性,新型“SI住宅體系”的推廣應用和“百年宅”的全新面世,必將引領我國住宅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現代住宅產業化快速發展。
背景資料:
20世紀60年代,荷蘭學者哈布拉肯(N.John Habraken)提出開放建筑思想,作為其理念在住宅領域的實踐,SI住宅通過“S(skeleton-支撐體)”和“I(infill-填充體)”的有效分離使住宅具備結構耐久性、室內空間靈活性以及填充體可更新性特質,在西方各國得到發展。尤其90年代后,日本在其住宅產業、部品技術趨向成熟之后,研發出新型SI住宅,同時兼備低能耗、高品質、長壽命、適應使用者生活變化的特質,體現出資源循環型綠色建筑理念,受到各國關注。
國家住宅科技攻關帶頭人、標準院執行總建筑師劉東衛博士領軍的住宅產業化研發中心,集產業發展(行業前沿)、技術研究(研發領先)、設計與施工(實踐創新)三位于一體,以住宅產業化技術研究為中心,結合國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研究整合國外先進技術實踐,廣泛聯合企業、廠商、科研機構和專家學者,開展住宅產業化技術研究、設計和施工工作,實現上述三者的相互支撐、相互轉化,從而實現三位一體良性循環。主編多項住宅產業化領域最重要、最基礎的標準規范;編制了住宅產業化的設計導則、施工組織設計手冊;成功實施了上海綠地威廉公館百年住宅、北京雅世合金公寓、北京眾美公租房住宅項目、沈陽地鐵麗水新城公租房等多個示范工程,以研發、實踐與技術創新,積極推動我國住宅工業化的發展。
同時,標準院基于多年來在建筑設計、標準設計、建筑節能、產品應用等多領域的研發優勢和實踐基礎,在以總建筑師劉東衛設計團隊的引領下,以產品所十多年的部品應用技術和廠家資源為基礎,整合產業鏈的優勢資源,開創國內以SI裝配式建筑體系為特色的設計施工一體化的服務模式。實現將SI設計理念到產品選型到施工技術保障的真正落地,切實保證建筑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