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強
(2019年1月8日)
2001年,原建設部關于印發《建設領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點》的通知(建科〔2001〕31號)指出:“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十五屆五中全會關于加快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要求,我部“十五”期間將大力推進建設領域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推廣應用。用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的建設行業,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同時在建設領域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并在第四部分指明技術路線:1、以組織實施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與服務的數字化工程》為契機,以中國工程建設與建筑業信息網和中國住宅與房地產信息網建設為重點,全面啟動建設領域信息化工作。 2、通過開展建設領域各行業軟硬件評測工作,摸清技術現狀,保證系統整體質量,并在已有技術基礎上,開展信息化的研究開發與推廣應用工作。 3、通過各種類型的試點、示范,正確引導和推動建設領域信息化工作的開展。
中國建筑業信息化至今已有近40年的歷史。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開始使用微機,80年代末期,微機得到推廣應用,90年代開始建筑業的“甩圖版”。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建筑業信息化在設計領域和施工領域均已得到發展。但迄今為止,信息化都僅起到了提供生產和管理工具的作用。
信息化的定義是: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智能化工具又稱信息化的生產工具。它一般必須具備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與智能化工具相適應的生產力,稱為信息化生產力。智能化生產工具與過去生產力中的生產工具不一樣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龐大規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的信息網絡體系。這種網絡性生產工具將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將使人類社會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
因此,建筑業信息化不只是孤立分散的“生產和管理工具”,而是一個具有龐大規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的信息網絡體系。
近年來,我們把BIM作為實現建筑業信息化重要途徑,但如果還將BIM定義為“狹義的BIM”:
2014年上海市推進BIM技術應用的指導意見的BIM定義 |
2015年住建部關于推進BIM應用的指導意見的BIM定義 |
BIM技術是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等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維建筑模型信息集成管理技術,是傳統的二維設計建造方式向三維數字化設計建造方式轉變的革命性技術。 |
BIM 是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等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維模型信息集成技術,是對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數字化承載和可視化表達。 |
那么,我們只能還停留在努力實現2001年已經開始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與服務的數字化工程”,而“建筑業信息化”則難以實現。
2011-2015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 |
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 |
二、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十二五”期間,基本實現建筑企業信息系統的普及應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網絡的協同工作等新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推動信息化標準建設,促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的產業化,形成一批信息技術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建筑企業。 |
二、發展目標 “十三五”時期,全面提高建筑業信息化水平,著力增強BIM、大數據、智能化、移動通訊、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集成應用能力,建筑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進展,初步建成一體化行業監管和服務平臺,數據資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較強信息技術創新能力和信息化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建筑企業及具有關鍵自主知識產權的建筑業信息技術企業。 |
因此,是時候我們該坐下來認真研究建筑業這個龐大規模信息網絡體系的系統架構,做好系統架構中每個“生產和管理”任務的智能化工具。
來源:中國BIM發展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