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SI住宅孤本的啟示提及雅世·合金公寓,業內皆知其為中國SI住宅的先鋒。
該項目共有8棟樓、接近1000戶,是中日技術集成示范工程,按照住宅結構體(S)和居住填充體(I)完全分離理念進行設計和建設,并實現了100%的產業化裝修。
這一項目的決策,來源于一次美麗的邂逅。
幾年前,雅世置業集團執行總裁宮鐵軍到日本去考察,看到政府部門在進行舊房改造,其改造過程非常精細。
當時同去考察的還有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住宅工程中心總建筑師劉東衛,這是一位“日本迷”。宮鐵軍問他:“我們能做這樣的房子嗎?”劉東衛說:“目前中國沒有人做,成本比較高。”宮鐵軍說:“要是有合適的機會,我們來試一試吧。”
這番對話,造就了后來的雅世·合金公寓。2008年5月,雅世置業相中了現在雅世·合金公寓所處的地塊,找到劉東衛進行合作。
據悉,當時雅世置業做了兩套樣板間,一套大部分照搬日本的設計,而另一套則是按照中國的理解,層高、立面、戶型等要素獨具中國特色,再融合進日本的SI體系。
回顧雅世·合金公寓從策劃、設計到建設、銷售的過程,宮鐵軍覺得,其中充滿著太多的激情、執著和理想,也伴隨著無數的爭議、壓力和質疑。
“風險主要是在技術、成本和時間三個方面。”宮鐵軍說。
宮鐵軍認為,技術上的風險是完全不存在的,因為這一住宅體系在其他先進國家已經應用得非常成功,在中國遇到的問題不是風險而是如何完善,使其更加符合中國的生活和使用習慣。
而成本上的風險則在于2007年地產行業陷入低谷,沒有足夠的價格空間支撐,也沒有準確的成本估算,因此決策的過程充滿了爭議。“可以說,最后能做出這個決策,是理想戰勝了現實,期待克服了風險,公司甚至做出了虧損的預算。”
當然,之所以不惜犧牲利潤來操作這樣一個項目,雅世置業也有現實的考慮。事實上,在地產的寒冬季節,一些有遠見的開發商都在思考地產的未來這樣一個命題,而他們都不謀而合地得出一個結論:未來的房地產發展必須依賴于產品的品質,很多開發商甚至將住宅產業化視為地產行業未來的趨勢。
盡管下定了決心,也做足了功課,但雅世·合金公寓的開發過程還是充滿了困難。宮鐵軍認為,其一就是很難找到合適的部品開發商。
“當時我們計劃把進口商品控制在15%之內,盡量把進口的換成國產的,這個目的不是說去節省成本,而是讓這個產品能夠在中國國產化,以后對中國的產業發展有一個促進作用。但我們發現,國內的部品供應商沒有特別精致的目標追求。這并不是說中國的企業沒有能力生產高品質的產品,國外的企業在中國代工的產品返銷到國外去的時候,它的品質一點都不差,但是它不在中國銷售。”他說。
或許,這正是CSI住宅體系——中國的“普適型”SI住宅體系推出的意義所在。
博洛尼整體精裝深度參與了雅世·合金項目的工業化住宅精裝修部分,但博洛尼旗艦裝飾裝修工程(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勇剛稱,做這個項目,博洛尼賠了幾百萬元。
這是因為,博洛尼整體精裝參與雅世·合金公寓項目的成本,超出了預計的20%以上,主要在技術研發投入、產品成本上。“一些材料和部件,本來以為可以用國產的,但最后還是用進口的,如樹脂螺栓(一種實現保溫墻體和內裝飾面的連接的部件)、分水器系統等部件都采用了進口產品,因為國內沒有成熟產品,而這些環節一旦出了質量問題,后果會很嚴重。”徐勇剛說。
據悉,雅世·合金公寓工業化精裝修成本比傳統裝修高30%~40%。貴的原因有幾個方面,現在大量產品需要進口,如一些連接件、管線,國產化率只能達到70%;量太少,目前國內實現100%工業化裝修的項目,只有雅世·合金公寓一個項目,而且產業鏈不成熟,這些都導致成本增加。
也正因為受制于成本等因素,宮鐵軍也在思考,雅世·合金公寓會是個傳說還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提到自己的期望,他說,當然希望這不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徐勇剛則更進一步提出,因為成本的緣故,雅世·合金公寓的體系只能在高端項目中使用。而如果成本降到2000元/平方米,推廣的范圍就會更廣,一些中檔項目就可以采用這套系統了。“這可能還需要3~5年的時間。”